跳至主內容

员工故事分享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我的咫尺善行:共融工作间

我的咫尺善行:共融工作间

  「优势为本」(Strength-based Approach),是社工界常用的介入手法,而「共融」二字,更是康复服务字典里的常客。今天与你分享一个职场上,「优势为本」加「共融」的励志故事。   他,或许不善辞令,但却会用自己「语言」来表达情感;   他,或许不懂沟通,但却会用最真挚方法表达爱与关怀。   华轩是一名轻度智障及自闭症谱系人士,於2012年透过特殊学校社工转介,到本局地区支援中心开始半职活动助理的职涯,至今已於中心工作近8年。   华轩日常的工作包括:接待中心会员及访客、简单的文书工作、清洁及整理用具及物资等。在防疫期间,华轩的工作更为重要,「开门四件事」成为他每天上班的主要任务:为会员及访客量体温、填写外游及健康申报表、确保到访者戴口罩及用酒精搓手液搓手。华轩注重细节、贯彻的特性,实在为中心在防疫衞生上帮了一大忙。 回望过去8年,华轩的直属上级周姑娘见证著他显著成长。周姑娘忆述,华轩从当年较文静被动一步一步变成今天主动、稳定学习和工作。华轩能够成长及转变,除了因著周姑娘一对一的训练及指导、与其家属沟通及协作外,同事共同缔造的友善工作环境,实在亦是不可或缺。   共融在工作间之要诀是接纳及团队精神,同事需要明白彼此的不足,才可彼此补足。在中心同事眼中,华轩是一位忠诚善良、准时、有交带、乐於助人的好同事,惟自闭症谱系人士不善於人际沟通、社交能力不足,亦会令华轩的工作面对挑战。   曾经有一位会员在炎夏到中心使用治疗服务,华轩看见有访客一进门,便和他打招呼,并按中心感染控制措施,请会员到接待处量体温。谁不知这挑起了该会员之情绪,大骂中心职员不体谅,「气都未抖顺,就叫人探热!」。华轩感到十分不惑,「我不是做对的吗?」同事在安顿妥会员的情绪后,当然需要关顾华轩的心情,但华轩竟然回应:「我无唔开心呀!」社工估计,华轩或未能完全理解当时会员的情绪及责骂的对象。换个角度看,这也可算是自闭症谱系人士的「优势」吧!   虽说自闭症谱系人士在理解别人的表情及情绪或有困难,但华轩懂得用简单方法表达关心。「周姑娘,你唔开心呀?」华轩之前对周姑娘的一句问候,周姑娘到今天仍觉得份外窝心。「关爱」确实能打破所谓的「限制」。   希望华轩的故事能鼓励更多公司、机构聘用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士,发现多元的美丽,共同学习建构多元友善工作间,让不同人士均发挥所长,真正实践「共融」。
福利工作员-芯苗

福利工作员-芯苗

芯苗的细心照顾,为局童的家舍生活添上色彩。 「咁细嘅小朋友,点解要有呢段遭遇?其实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得到适当的照顾。」   保良局为无数有家庭困难的小朋友提供住宿与照顾服务,其中总局的「新生家」是全港唯一一间提供紧急儿童住宿服务的宪报刊载儿童收容所。小朋友初到陌生的环境,无疑会十分紧张、不安,前线同事的细心照顾、默默陪伴,为小朋友带来无限温暖。   芯苗是新生家其中一位福利工作员,她年纪轻轻,只有24岁,但原来已经在保良局「新生家」家舍工作三年,曾照顾逾300位因家庭突变、父母离异、去世、入狱、患病甚至被虐待,而失去家庭照顾的小朋友。「有时半夜两、三点突然门钟响,原来系警察送小朋友入来,当时最重要的,是先照顾佢哋嘅生理需要,为小朋友准备食物、床铺。」   安抚他们的情绪也是职员相当重要的工作,芯苗指家舍设有「黄金两小时」,初到局的小朋友会由一位职员专责照顾,作为他们的「Buddy」,解答他们对住局生活的疑问,纾缓他们的不安。   家舍小朋友家庭背景复杂,难免会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要打开他们的心窗、教导他们,所花的心力绝对不少,「要好有耐性,例如佢哋发脾气时,会教佢哋试下紧握拳头企喺旁边冷静,再慢慢解释点解咁做唔啱,一步一步将问题改正。我希望小朋友将来可以带著在局内学懂的知识、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离开。」
家舍男家长 - 张家辉

家舍男家长 - 张家辉

25岁,正值青春年华,有人在为事业打拼,有人准备组织家庭。而25岁的张家辉,已成为14个男孩的「爸爸」。这位张家辉,并非大家在萤幕看见的那位。人称张SIR的他是社工系硕士生,亦是保良局儿童组院舍的「家长」,需定期照顾14个「儿子」。   由张SIR负责照顾的「和平家」共有14个6-18岁的男孩,张SIR每天会以「爸爸」的身分叫儿子起床上学、梳洗、食早餐、收拾碗筷,然后会接放学和教导功课。除了「爸爸」,张SIR还担当著很多不同角色。跟数名中学生相处时,张SIR认为自己比较像「哥哥」,会跟他们谈笑风生,又会一起聊心事,轻松地和他们建立关系。张SIR笑言自己亦像位托管班的「补习老师」般,在自修时间为他们温习教导功课。在假日,张SIR则化身成「健身教练」,训练他们的体能,督促他们多做运动。   虽然院舍家长的工时长,但为了可以有更多时间接触新一代,张SIR由中学辅导老师转为投身保良局大家庭。在家舍居住的孩子因为种种家庭问题未能在原生家庭得到适当的照顾,成长中更缺乏父亲的关怀,所以张SIR希望运用「爸爸」的身份,给予他们关心和爱。张SIR又提到每个孩子的背景独特,经历的家庭问题亦不同,所以需要用不同的尺与每位孩子相处,才能跟他们建立关系,得到他们信任和带给他们安全感;但同时,一定要一视同仁,让孩子明白到处理大问题时有同一标准。   张SIR希望协助孩子认识自己,发掘梦想,找到人生方向,更盼望他们能踏实地做个好男生,这就是他作为「爸爸」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