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员工故事分享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从咖啡杯种出一朵朵花

从咖啡杯种出一朵朵花

不少人工作忙碌,处理份内事已花上大部份心力时间,或许难以再花心思於工作上。   但负责协助弱能人士投入职场的职业康复导师梁海俊(梁Sir)不认同,工作内,他不惜花数月费唇舌,只为教导学员何谓有礼貌;工作外,他跑到老远上咖啡课程,只为熟习职场运作,好让学员更易掌握其教学。梁Sir说,「这里不止是一份工⋯⋯教学员好像种花,埋下种子,等待发芽,时间可能漫长,但终有一天看到,那种开心,非笔墨形容」。   27岁的梁Sir是保良局夏利莱博士伉俪综合复康中心的职业康复导师,约在三年前起接手中心内的咖啡阁,为不同程度的弱能学员提供实习机会,学习一般咖啡店及小卖部的销售工作和技巧。   咖啡阁起初只是如小卖部一样,卖汽水、零食、罐装咖啡,没有烧卖、鱼蛋等熟食。但梁Sir认为,职场工作没这样简单,便利店有蒸炉卖小吃,咖啡店最少也有咖啡机,遂与上司商量,引入相近的设备。他说,「部分学员在宿舍生活,对社会事物感疏离和陌生,设备贴近生活,希望增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   虽曾在大型连锁快餐店任兼职,但梁Sir仍自觉不熟悉咖啡店流程,故自行报读咖啡课程,每星期在葵芳的小山腰下班后,就跑到新蒲岗的工厦上课,上足3个月。由起初不懂分辨咖啡豆,到后来懂得各类咖啡的水和奶比例,梁Sir甚至可以为咖啡拉花。   努力装备自己,梁Sir希望能为学员显出示范作用。他说,咖啡课程中导师是看示范,再让他们尝试,故用同样方式指导学员,并加以鼓励。   轻度智障学员郑伟新(阿新)2、3年前初来实习时,性格内向,未明白如要对客人「有礼」的抽象概念,梁Sir解释,因「有礼」包含说话语气、面部表情等,故他每次招呼客人时,都以身作则,细致如「收你几钱、找你几钱、多谢」,他都会坚持讲。谈起阿新现时已可处理卖咖啡的流程,早前更成功亲手为家人冲咖啡,本因受访而紧张的梁Sir都展露欢颜。   硬件以外,梁Sir更关心学员心态。以往有学员抗拒与他人沟通,非常不喜欢和他谈话,即使他关心学员为何戴口罩,该学员都是只回一句:「唔关你事!」但随他坚持每日关心学员,半年后该学员最终变成「开笼雀」,经常主动与他分享日常所见所闻。   面对各学员不同情况,梁sir付出更多耐性,甚至带点长气,像「干净」、「落场」的概念,只要学员不明白,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再三讲解。梁Sir说,「学员们不理睬他,其实很面懵,但只要是真诚关心学员,他们都会感受到。这里不止是一份工,不是8时45分打卡,5时33分就可以说拜拜⋯⋯教学员好像种花,埋下种子,等待发芽,时间可能漫长,但终有一天看到,那种开心,非笔墨形容」 。  
福利工作员-芯苗

福利工作员-芯苗

芯苗的细心照顾,为局童的家舍生活添上色彩。 「咁细嘅小朋友,点解要有呢段遭遇?其实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得到适当的照顾。」   保良局为无数有家庭困难的小朋友提供住宿与照顾服务,其中总局的「新生家」是全港唯一一间提供紧急儿童住宿服务的宪报刊载儿童收容所。小朋友初到陌生的环境,无疑会十分紧张、不安,前线同事的细心照顾、默默陪伴,为小朋友带来无限温暖。   芯苗是新生家其中一位福利工作员,她年纪轻轻,只有24岁,但原来已经在保良局「新生家」家舍工作三年,曾照顾逾300位因家庭突变、父母离异、去世、入狱、患病甚至被虐待,而失去家庭照顾的小朋友。「有时半夜两、三点突然门钟响,原来系警察送小朋友入来,当时最重要的,是先照顾佢哋嘅生理需要,为小朋友准备食物、床铺。」   安抚他们的情绪也是职员相当重要的工作,芯苗指家舍设有「黄金两小时」,初到局的小朋友会由一位职员专责照顾,作为他们的「Buddy」,解答他们对住局生活的疑问,纾缓他们的不安。   家舍小朋友家庭背景复杂,难免会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要打开他们的心窗、教导他们,所花的心力绝对不少,「要好有耐性,例如佢哋发脾气时,会教佢哋试下紧握拳头企喺旁边冷静,再慢慢解释点解咁做唔啱,一步一步将问题改正。我希望小朋友将来可以带著在局内学懂的知识、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离开。」
家舍男家长 - 张家辉

家舍男家长 - 张家辉

25岁,正值青春年华,有人在为事业打拼,有人准备组织家庭。而25岁的张家辉,已成为14个男孩的「爸爸」。这位张家辉,并非大家在萤幕看见的那位。人称张SIR的他是社工系硕士生,亦是保良局儿童组院舍的「家长」,需定期照顾14个「儿子」。   由张SIR负责照顾的「和平家」共有14个6-18岁的男孩,张SIR每天会以「爸爸」的身分叫儿子起床上学、梳洗、食早餐、收拾碗筷,然后会接放学和教导功课。除了「爸爸」,张SIR还担当著很多不同角色。跟数名中学生相处时,张SIR认为自己比较像「哥哥」,会跟他们谈笑风生,又会一起聊心事,轻松地和他们建立关系。张SIR笑言自己亦像位托管班的「补习老师」般,在自修时间为他们温习教导功课。在假日,张SIR则化身成「健身教练」,训练他们的体能,督促他们多做运动。   虽然院舍家长的工时长,但为了可以有更多时间接触新一代,张SIR由中学辅导老师转为投身保良局大家庭。在家舍居住的孩子因为种种家庭问题未能在原生家庭得到适当的照顾,成长中更缺乏父亲的关怀,所以张SIR希望运用「爸爸」的身份,给予他们关心和爱。张SIR又提到每个孩子的背景独特,经历的家庭问题亦不同,所以需要用不同的尺与每位孩子相处,才能跟他们建立关系,得到他们信任和带给他们安全感;但同时,一定要一视同仁,让孩子明白到处理大问题时有同一标准。   张SIR希望协助孩子认识自己,发掘梦想,找到人生方向,更盼望他们能踏实地做个好男生,这就是他作为「爸爸」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