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员工故事分享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车厢以外 享受多重角色身份

车厢以外 享受多重角色身份

工作框框以内,罗永瑞是长者中心的小巴车长。他尽责、守时,每天安全接载长者来往中心及住所。   跨出工作框框,他早已把这个工作了16年的地方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结合自己的兴趣与专长,在工余时自我增值,锻炼出多重身份,他既是中心的「开心果车长」、也是中心的「维修大师傅」,也是「道具大王」,亦是「养鱼达人」,为的只是希望他的另一个家变得更温馨∶「为自己屋企做事,令家人高兴,不会觉得累不会辛苦。」 开心果车长 罗永瑞任职保良局周鸿标老人日间护理中心的车长,今年已经踏入第16个年头。   罗永瑞没有将小巴车长当成是庸庸碌碌的平凡工作,在他眼中,中心的小巴不只是方便长者往返中心的接载工具,更是可带给长者欢乐的相处空间,「路上塞车可能会令人不耐烦,但亦可以系一个同老友记加深认识的机会,讲下笑话、趣闻氹佢哋开心。」和蔼可亲、笑容满面、充满朝气的罗永瑞,让中心每位老友记倍感亲切可靠。   维修『大师傅』 做好车长本份,罗永瑞亦跳出工作框框,希望让中心――他的第二个「家」变得更好。他会在工余时间看书、上网累积维修知识,协助中心一些简单维修工作――换光管、修理水龙头等「小儿科」问题固然难不到他,甚至去水渠淤塞、墙身渗漏、车辆保养等较复杂的他也能应付自如。   道具大王 每逢中心举办各类型活动,也不难发现罗永瑞的身影,摊位游戏用具、抽奖活动轮盘等道具、储存架等家俱,甚至是认知障碍症长者鞋上的磁性鞋钉,部分也是自他的一双巧手,「中心10多年前开始招收有认知障碍症嘅长者会员,佢哋可能有游走行为,安装咗磁性鞋钉,配合中心大门嘅防游走警报器,可以大大减少佢哋自行离开中心而走失嘅风险。」   养鱼达人 要预防认知障碍症长者游走,除了硬件配合,留住长者的「心」也很重要,中心经理及主任与罗永瑞於是构想,在中心摆放一个大鱼缸,养一些鲜艳的热带鱼。罗永瑞自发积极搜寻资料、报价、购买摆设、学习养鱼及种水草的知识及技巧,边学边做,渐渐成为中心的「养鱼达人」,转眼间已养了好几代鱼儿。罗永瑞会经常与一众长者分享鱼儿的出生和成长故事,色彩斑斓的大鱼缸吸引不少认知障碍症长者驻足赏鱼及协助喂食,游走行为大大减少。   长者的笑颜,是罗永瑞最大的满足感与成功感,也是他跨出工作框框外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福利工作员-芯苗

福利工作员-芯苗

芯苗的细心照顾,为局童的家舍生活添上色彩。 「咁细嘅小朋友,点解要有呢段遭遇?其实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得到适当的照顾。」   保良局为无数有家庭困难的小朋友提供住宿与照顾服务,其中总局的「新生家」是全港唯一一间提供紧急儿童住宿服务的宪报刊载儿童收容所。小朋友初到陌生的环境,无疑会十分紧张、不安,前线同事的细心照顾、默默陪伴,为小朋友带来无限温暖。   芯苗是新生家其中一位福利工作员,她年纪轻轻,只有24岁,但原来已经在保良局「新生家」家舍工作三年,曾照顾逾300位因家庭突变、父母离异、去世、入狱、患病甚至被虐待,而失去家庭照顾的小朋友。「有时半夜两、三点突然门钟响,原来系警察送小朋友入来,当时最重要的,是先照顾佢哋嘅生理需要,为小朋友准备食物、床铺。」   安抚他们的情绪也是职员相当重要的工作,芯苗指家舍设有「黄金两小时」,初到局的小朋友会由一位职员专责照顾,作为他们的「Buddy」,解答他们对住局生活的疑问,纾缓他们的不安。   家舍小朋友家庭背景复杂,难免会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要打开他们的心窗、教导他们,所花的心力绝对不少,「要好有耐性,例如佢哋发脾气时,会教佢哋试下紧握拳头企喺旁边冷静,再慢慢解释点解咁做唔啱,一步一步将问题改正。我希望小朋友将来可以带著在局内学懂的知识、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离开。」
家舍男家长 - 张家辉

家舍男家长 - 张家辉

25岁,正值青春年华,有人在为事业打拼,有人准备组织家庭。而25岁的张家辉,已成为14个男孩的「爸爸」。这位张家辉,并非大家在萤幕看见的那位。人称张SIR的他是社工系硕士生,亦是保良局儿童组院舍的「家长」,需定期照顾14个「儿子」。   由张SIR负责照顾的「和平家」共有14个6-18岁的男孩,张SIR每天会以「爸爸」的身分叫儿子起床上学、梳洗、食早餐、收拾碗筷,然后会接放学和教导功课。除了「爸爸」,张SIR还担当著很多不同角色。跟数名中学生相处时,张SIR认为自己比较像「哥哥」,会跟他们谈笑风生,又会一起聊心事,轻松地和他们建立关系。张SIR笑言自己亦像位托管班的「补习老师」般,在自修时间为他们温习教导功课。在假日,张SIR则化身成「健身教练」,训练他们的体能,督促他们多做运动。   虽然院舍家长的工时长,但为了可以有更多时间接触新一代,张SIR由中学辅导老师转为投身保良局大家庭。在家舍居住的孩子因为种种家庭问题未能在原生家庭得到适当的照顾,成长中更缺乏父亲的关怀,所以张SIR希望运用「爸爸」的身份,给予他们关心和爱。张SIR又提到每个孩子的背景独特,经历的家庭问题亦不同,所以需要用不同的尺与每位孩子相处,才能跟他们建立关系,得到他们信任和带给他们安全感;但同时,一定要一视同仁,让孩子明白到处理大问题时有同一标准。   张SIR希望协助孩子认识自己,发掘梦想,找到人生方向,更盼望他们能踏实地做个好男生,这就是他作为「爸爸」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