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常见疑问
社会服务
可以。但是申请人如欲获得学费资助,必先申请学前教育学券计划。若学券额不足以支付学费的全数,而申请人家庭有经济需要,可考虑在稍后时间再申请幼稚园及幼儿中心学费减免计划,以弥补学券资助的不足。
(资料来源:教育局)
https://www.edb.gov.hk/en/edu-system/preprimary-kindergarten/preprimary-voucher/index.html
失智症徵状包括:
- 记忆力日渐衰退,影响日常生活起居活动。
- 处理熟悉的事情感到困难。
- 语言表达或理解出现困难。
- 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感到混淆。
- 判断力减退。
- 思考及计算方面有困难。
- 常把东西乱放在不适当的地方。
- 情绪及行为变得变幻无常。
- 性格转变。
- 失去做事的主动性。
如长者出现以上徵状,他们可能已患上失智症,应尽速寻求医生的诊断。
<参考—香港老年痴呆症协会— http://www.hkada.org.hk/ecmanage/page15.php >
<参考—赛马会耆智园—认识痴呆症系列>
保良局之住宿服务主要为缺乏家庭妥善照顾之儿童/青少年而设,年龄由0岁至18岁,其服务使用者大部份均有家人。
「职业治疗」之「职业」意指为每人在生活上扮演不同角色的一切活动;倘若生命中於某时段的角色活动因病变或意外遭破坏,那麽职业治疗师便以有目的之活动作 评估及分析,又挑选具治疗性之日常活动作治疗媒介或训练,让伤患者达致他们最佳的角色状态。故此,职业治疗是一项以活动为媒介去帮助不同年龄的伤患者,防 止、减少或克服各类残障的一个专职治疗服务。
而「职业病」则指已被认定为与工作时暴露於物理、化学、生物或精神因素有明确或强烈关系的疾病,而这些环境因素是导致该疾病的显著及必须成因,例如 矽肺病、石棉沉著病、职业性失聪等等。从以上职业病的定义来说,职业治疗与职业病的成因及治疗无任何直接关系,但病者的剩余能力若未能应付日常生活的话, 职业治疗师会予以协助。
若从与工作有关的疾病来看的话,如工作环境因素可能是该疾病的成因之一,例如重覆动作所导致的足底筋膜炎、膝骨关节炎、肩周炎等等,则职业治疗师会介入其中,与其他医护专业一起参与治疗过程。
所有政府资助的复康服务包括保良局特殊幼儿中心暨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须经由社会福利署康复服务中央转介系统作转介。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可经由社工或康复服 务单位的工作人员转介至社会福利署康复服务转介系统。家长可前往有关医务社会服务部或区内的家庭服务中心,申请透过「中央转介系统」办理转介手续。详情可 向本局中心查询或参考「康复服务中央转介系统弱能儿童学前服务系统程序指引(2006年12月)」
(https://www.swd.gov.hk/sc/index/site_pubsvc/page_rehab/sub_practicegu/)。
特殊幼儿中心收费按社署指示收取,现时每月费用为$354,没 有 额 外 费 用 。
此外,本局亦有不同形式的特殊教育及训练服务,家长可致电2479 1901查询。
临床心理服务旨在预防及处理各种情绪、思维困扰及行为失常,例如过份忧虑、恐惧、抑郁、饮食失调、发展迟缓、性格障碍、思觉失调、滥用药物、因疾病或创伤 引发的情绪困扰及适应问题等。临床心理学家亦会协助不同年龄及阶层的人士处理人生阶段常遇上的成长困惑、感情挫折、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及工作压力等。 临床心理学家促进心理健康、协助失衡者重返成长正轨。
保良局学生辅导服务为学前教育、小学及中学的学生提供全面而多元化的辅导及支援服务,并且为学生、家长及学校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共同协助学生发挥潜能及提升抗逆力,跨越成长中的挑战。
驻校社工所接触的学生并不是有严重问题,因为每个人在成长阶段中,必定会遇到生理、心理、家庭及朋友上不同的适应或困难,驻校社工会透过个别面谈、小组及活动去协助学生处理这些适应及困难,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当有驻校社工接触大家时,不需要太担心或避忌。
为使教师能更妥善照顾个别幼儿,一般来说,本局辖下的幼稚园暨幼儿园的师生比例约为1:11或以下。
本局辖下育婴园、幼稚园暨幼儿园及特殊幼儿中心,全年除星期日、公众假期、家长日及教师发展日外,其他时间均照常服务,没有暑假或新年假期。
步行训练以及运动训练只是物理治疗师的部分工作,物理治疗师会对服务使用者身体机能作出详细评估,确定治疗目标,目标可以包括痛症处理,身体四肢活动能力 改善,心肺功能改善,站立及步行能力改善等,并透过不同的物理方法(冷热疗法,电疗法,水疗,运动疗法,手力治疗)去达致目标,并在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估及 检讨以切合当时服务使用者需要,除此以外,物理治疗师亦会进行照顾者训练,让照顾者(职员或家人)能更有效地照顾服务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同时亦会因应不同 情况而按需要进行其他专业转介。
子女踏入青春期,由於自我意识及求知欲增强,开始变得想摆脱父母的监管,喜欢与朋辈为伴,加上互联网的资讯发达,对於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周围 环境的影响,并出现过份沉迷的现象。家长处理子女的行为或情绪问题时,宜持友善态度,并选择适当的时候向子女了解他们的喜好,避免激出子女的反叛情绪,阻碍有效的沟通。
子女面对的成长问题繁多及复杂,除了一般成长适应问题外,还有其他困扰,如精神/情绪病、滥药、校园/网上欺凌、援交及隐蔽青年等,并不是一时三刻可以解决,父母与子女建立有效沟通桥梁只是第一步。父母除了付出关爱及耐性外,亦可以找驻校社工或班主任查询,共同扶助青少年成长。
本局辖下育婴园的月费由社会福利署批核,每年作调整。提供奶粉、床垫、被褥等,并无其他杂费,家长有需要可向学生资助办事处申请学费资助,详情请向个别园校查询。
而本局幼稚园暨幼儿园的学费全年12期,学费由教育局批核,免费提供书包、园服、床垫、被褥、及练习簿等,并无其他杂费,详情请向个别园校查询。家长可向学生资助办事处申请缴费资助。辖下园校全属私立非牟利性质,获教育局资助及参加学券计划。
延展照顾计划没有基本收费,部份外出活动按本局政策收费。
每一个成长阶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有见及此,保良局学生辅导服务自2007年起在幼儿学校推行驻校辅导及家长教育服务,透过家长主动接触或由校方转介, 社工可跟进有需要的家庭,按其需要作情绪支援及提供辅导。除此之外,社工会为家长举办不同讲座或工作坊,主题如「培育幼儿的情绪智能」、「帮助幼儿适应学 校生活」和「家长茶座-子女管教工作坊」等。希望有助家长掌握更多管教子女的知识和技巧,并让家长共同分享,互相支持。
家长如欲参加学券计划,须先为子女申请学前教育学券计划资格评估。若学童被评为合资格参加学券计划,学生资助办事处(学资处)会发一张学前教育学券计划资 格证明书给学童。家长只要向学童入读的合资格本地非牟利幼稚园出示证明书的正本,幼稚园便可凭证明书向教育局兑现学券,用作家长的学费资助。
(资料来源:教育局)
https://www.edb.gov.hk/sc/edu-system/preprimary-kindergarten/preprimary-voucher/index.html
申请入住保良局,需经社会福利署或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安排於社会福利署儿童住宿照顾服务中央转介系统或康复服务中央转介系统轮候; 一般寄养服务需经中央寄养轮候转介; 不可由家属直接交保良局。
职业康复服务单位学员并非保良局雇员,但会按其工作量及工作表现会获发训练津贴及按其考勤获发奖励金。
为保持住宿学员与家人之关系,中心鼓励学员定时回家渡假共聚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