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爱.无分地域与种族

爱.无分地域与种族

  Leon 是个早产宝宝,关节及活动能力较逊於一般孩子,因为原生家庭未能照顾他,3 岁以前住在保良局幼儿之家。2018 年的10 月,Leon 正式成为Chris 与Kathi 的领养孩子,到美国展开了新的家庭生活。       Chris 与Kathi 仍然记得最初见到Leon 的时候,双方语言不通,带著一点点好奇、一点点探索,慢慢的亲近、接触。Chris 与Kathi 夜里陪伴Leon 一起入睡,为Leon 唱歌、读故事书、一起看电影。感受到被爱的Leon 虽然不懂用英语表达,但他会用他的小手触碰Kathi 的脸,加上一个小小的吻,表达自己的爱意与感激之情。不经不觉,Leon 已成为Chris 与Kathi 家庭的一份子逾一年了,Leon 与Chris 及Kathi 的三个子女相处融洽,大家一起旅行、过圣诞节、开生日会。   Leon 的身体状况,没有令Chris 与Kathi 一家人对他的爱减少,对他们而言,爱是无条件的,而Leon 的加入令他们的家庭更幸福美满。                   同样找到温暖的家生活的还有4 岁半的Cana。2018 年3 月,Cana 正式到美国与领养父母- Bryan 与Shannon,以及他们的儿子生活。   Cana 出生时身体有不同的毛病,比一般孩子需要更多的关顾以及治疗,经常需要看医生,但Bryan 与Shannon 从不介怀,只想给予Cana 最好的照顾、最大的安全感以及最窝心的爱,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回报,便是Cana 健康快乐地成长,以及Cana 的一声「Mommy」、「Daddy」。Bryan 与Shannon 笑说,虽然Cana 与儿子不是亲生兄弟姐妹,但现在亲近得像「孖生」一样。 双方能建立如此牢固的信任与牵绊,Bryan 与Shannon 表示,最重要的是对孩子坦诚,他们会坦白地与Cana 分享领养经历,好奇宝宝Cana 的提问,他们都会一一回答。待Cana 长大后,Bryan 与Shannon也会陪伴她一同回港寻根,寻找属於她生命中的经历。       钱倩君主任 保良局领养服务组   为孩子寻找一个最合适的家 社会上有部份孩子因为不同家庭问题未能得到父母妥善照顾,保良局透过领养服务安排,为孩子「寻家」,惟当中一些孩子因为年纪、健康、生父母复杂背景等问题,未能获安排本地家庭领养,便转介到海外家庭领养。保良局领养服务组主任钱倩君希望,本港社会大众可以多认识及了解待领养儿童的个别需要,开放自己的心和家庭给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们相信领养是一种祝福,我们的目标不是为家庭寻找最适合的孩子,而是为孩子寻找最适合的家庭,让领养父母和被领养孩子都能透过领养改变及祝福互相的生命。」   保良局领养服务组查询电话∶2277 8403
信上的每一张面孔	是我们成长的推动力

信上的每一张面孔 是我们成长的推动力

自从两年前搬家到天水围后,祚荣和妹妹芷瑜已经很少到位於上水的保良局田家炳关爱家庭中心,但这天再次回到中心,祚荣和芷瑜仍准确记得每一位中心职员的名字。   回想起初时来到中心的回忆,祚荣妈妈仍记忆犹新,「我哋以前住上水,2018年工人姐姐辞职,我同老公返工工时好长,照顾唔到祚荣同芷瑜,经社署介绍,带咗佢哋嚟中心接受『保宝天使』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初时系去保姆姨姨屋企由保姆照顾,但原来佢哋有好大情绪同行为问题,会打姨姨、捣乱、乱掟姨姨屋企嘅嘢。」   两兄妹其后改为到中心由职员照顾,保良局田家炳关爱家庭中心副主任钟颖欣姑娘表示,照顾他们极具挑战,「哥哥好为食,见到其他小朋友有零食会好主动问人或者出手攞,比较冲动唔识同人相处;妹妹就痴人,好小事容易喊,唔识得表达。」   「唔该姑娘!」 眼前的祚荣和芷瑜十分有礼乖巧,完全想像不到他们3年前是妈妈和钟姑娘口中所说的「熊孩子」。钟姑娘表示,中心每一位同事按他小朋友的性格特别为他们制定「成长」计划,「我哋会耐心同祚荣、芷瑜解释佢嘅行为有咩问题,亦都会为佢哋制定目标,完成咗先会有奖励。我哋亦都试过连系祚荣去访问喺保良局V54大宅驻留嘅法国艺术家,帮佢建立自信,增广见闻。」   妈妈亦非常感激中心同事的用心和耐性,「佢哋每日会花一个钟头解释两兄妹今日喺中心表现点,会教我返屋企点样管教佢哋,又会安排活动畀我哋一家人一齐参与。」   祚荣一家去年搬迁天水围,临别的时候,两兄妹相当不舍。喜欢画画的祚荣拿起画笔,没有画他心爱的食物,反而画上了中心每一位职员的样子,妈妈看到后也十分感动,也和祚荣一样画上了每位职员的样子,并亲笔写了感谢信。离开中心的那一天,芷瑜拥著钟姑娘不放,约定搬家后也要再见面。直到现在,他们也在遵守这个约定,空闲时回中心探望各位职员。   保良局田家炳关爱家庭中心 『保宝天使』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 查询电话∶3563 5161 网址∶http://childrenyouth.poleungkuk.org.hk/tc/page.aspx?pageid=382
爱意亲情 跨越阻隔

爱意亲情 跨越阻隔

閒时与三五知己、挚爱亲朋相聚閒谈,共晋晚餐,看似轻鬆平凡,但自去年初疫情爆發,社交距离一再收紧,大家又有多久没有与亲友相聚?而为保障身体较弱的长者,安老院舍在疫情严重时更谢绝家属探访,与挚爱家人见面,从此不再是一件平凡事。 「我记得佢呀,呢几个都係我凑大架!」93岁的陈七婆婆去年3月起入住保良局黄竹坑护理安老中心,疫情反复,中心不时需要实施隔离措施,无奈暂停家属进入院舍探访长者的安排。其实,中心职员十分了解长者与家人的挂念之情,除了日常协助安排更多长者与家人视像通话,在刚过去的圣诞节前夕,更安排四代同堂的陈七婆婆一家,分时段到院舍门外探访婆婆,与婆婆相隔玻璃门一见。 原本认知能力较弱的婆婆看到曾孙们,马上精神百倍,准确说出每位曾孙的名字,更是感动落泪,「见到你哋真係好开心呀」,又立即戴起儿孙们送来的冷帽,婆婆则将亲手编织的冷颈巾送予儿孙们。陈七婆婆的孙女李小姐表示,今年是第一次节日时不能一家人与婆婆一起过节,感谢院舍职员在日常繁重工作以外,也体贴长者及家人需要,安排隔门探访机会,保护院舍内体弱长者的同时,也一解家人和长者的相思之苦。 保良局黄竹坑护理安老中心营运经理梁德业表示,疫情持续多时,对长者及家人造成困扰,家人会担心长者生活及身体,有长者变得胃口不佳甚至沉默寡言。所以院舍不断想方设法增加长者在院舍的生活乐趣,例如安排兴趣班,亦会以不同方法增加长者与家人的沟通,例如增加视像通话时段、以长者近照或院舍内的活动照製作院舍刊物寄给家人。 保良局各间院舍也会在节日时推出特别活动,例如在院舍门外设置礼物收集箱–鼓励家人将食物及礼物经院舍交予长者,并亲手撰写圣诞卡送予长者;音乐心意卡–家人把长者最喜欢的歌或是儿孙的说话录在心意卡内,加上生活近照,再经由院舍送予长者,另外亦製作电子贺咭–院舍职员帮长者拍照,教授及协助长者利用电话应用程式製作电子贺咭或短片再传送予家人等等。探访方面亦会在疫情许可下尽量安排,例如早前疫情较缓和时,让家人在做足防疫措施下于院舍指定区域跟长者见面;如疫情较严竣,则会尽量安排家人分批到院舍门外,与长者相隔玻璃门见面及閒聊。 「相拥我所爱又花几多秒,这几秒,能够做到又有多少,未算少,足够遗憾忘掉」,纵然疫情下大家未能够与挚爱家人尽情相拥,但只要大家多走一步,爱意永不会被阻隔。
研发痛风新疗法与「吸金」细菌

研发痛风新疗法与「吸金」细菌

菠菜、三文鱼、虾等等食物,是痛风症病人要「拒诸门外」的诱惑,否则进食后令体内尿酸过高,只能靠打针或服药治疗,但有一定风险及副作用。 保良局罗氏基金中学多位学生与其他学校组成联合队伍,研究出痛风症治疗新方法,於「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中击败了多间本港及世界知名大学,成为其中一间获得金奖的学校,是首次有香港中学队伍获得此殊荣。   人体难以自行排走尿酸,尿酸浓度过高会形成晶体,令关节肿大和疼痛。研究团队中有学生的亲友因有痛风问题,故开始此项研究。经研究各类文献及进行实验,团队发现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大量复制经基因改造的消化酶,再抽取此消化酶并注射进另一可食用益生菌,痛风患者进食后消化酶可协助排走尿酸,亦无副作用。团队期望未来,可朝药物制作方向研究。 另外,保良局何荫棠中学与其他学校组成的联校队伍「Hong Kong JSS」亦在今次iGEM 中获得金奖。同学们发现香港地少人多,「鱼菜共生」耕种方法近年越受欢迎,但经常出现重金属累积超标的问题。研究队伍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将其变成能吸附重金属的生物,他们让大肠杆菌的金属硫蛋白过度表达(over-expression),及将排走重金属的运输蛋白(cusF)基因敲除,令大肠杆菌吸 收重金属能力大增,从而首创出细菌过滤器「B-CAD」,并於实验证明细菌过滤器能以低成本减低鱼菜共生系统中的重金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