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爱意亲情 跨越阻隔

爱意亲情 跨越阻隔

閒时与三五知己、挚爱亲朋相聚閒谈,共晋晚餐,看似轻鬆平凡,但自去年初疫情爆發,社交距离一再收紧,大家又有多久没有与亲友相聚?而为保障身体较弱的长者,安老院舍在疫情严重时更谢绝家属探访,与挚爱家人见面,从此不再是一件平凡事。 「我记得佢呀,呢几个都係我凑大架!」93岁的陈七婆婆去年3月起入住保良局黄竹坑护理安老中心,疫情反复,中心不时需要实施隔离措施,无奈暂停家属进入院舍探访长者的安排。其实,中心职员十分了解长者与家人的挂念之情,除了日常协助安排更多长者与家人视像通话,在刚过去的圣诞节前夕,更安排四代同堂的陈七婆婆一家,分时段到院舍门外探访婆婆,与婆婆相隔玻璃门一见。 原本认知能力较弱的婆婆看到曾孙们,马上精神百倍,准确说出每位曾孙的名字,更是感动落泪,「见到你哋真係好开心呀」,又立即戴起儿孙们送来的冷帽,婆婆则将亲手编织的冷颈巾送予儿孙们。陈七婆婆的孙女李小姐表示,今年是第一次节日时不能一家人与婆婆一起过节,感谢院舍职员在日常繁重工作以外,也体贴长者及家人需要,安排隔门探访机会,保护院舍内体弱长者的同时,也一解家人和长者的相思之苦。 保良局黄竹坑护理安老中心营运经理梁德业表示,疫情持续多时,对长者及家人造成困扰,家人会担心长者生活及身体,有长者变得胃口不佳甚至沉默寡言。所以院舍不断想方设法增加长者在院舍的生活乐趣,例如安排兴趣班,亦会以不同方法增加长者与家人的沟通,例如增加视像通话时段、以长者近照或院舍内的活动照製作院舍刊物寄给家人。 保良局各间院舍也会在节日时推出特别活动,例如在院舍门外设置礼物收集箱–鼓励家人将食物及礼物经院舍交予长者,并亲手撰写圣诞卡送予长者;音乐心意卡–家人把长者最喜欢的歌或是儿孙的说话录在心意卡内,加上生活近照,再经由院舍送予长者,另外亦製作电子贺咭–院舍职员帮长者拍照,教授及协助长者利用电话应用程式製作电子贺咭或短片再传送予家人等等。探访方面亦会在疫情许可下尽量安排,例如早前疫情较缓和时,让家人在做足防疫措施下于院舍指定区域跟长者见面;如疫情较严竣,则会尽量安排家人分批到院舍门外,与长者相隔玻璃门见面及閒聊。 「相拥我所爱又花几多秒,这几秒,能够做到又有多少,未算少,足够遗憾忘掉」,纵然疫情下大家未能够与挚爱家人尽情相拥,但只要大家多走一步,爱意永不会被阻隔。
运动是……打开心窗的匙

运动是……打开心窗的匙

Cathy 2 岁时,因家庭问题入住保良局家舍。性格内敛的她不太擅於与人沟通相处,朋友不多,说话不多,直至遇上了榄球,彻底打开了她的世界。榄球是种简单的快乐Cathy 从小热爱运动,自学了乒乓球、篮球等。偶然一次看见别人在球场上打榄球,便被这项运动吸引。   透过本局与香港榄球总会合办的语文培训计划,Cathy 自2013 年起接受榄球训练,并获资助到海外参加榄球活动及文化交流,一步步成为青年榄球锦标赛的香港代表。回想当日看见别人在球场上作赛的画面,她表示,「感觉榄球带给运动员的快乐是很纯粹、很简单,也是我喜欢榄球的原因」。榄球带我游历世界年仅18 岁的Cathy,已经代表香港到过多个国家参加榄球比赛,如去年8 月到老挝参与亚洲榄球总会20 岁以下亚洲七人榄球赛,她坦言∶「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有机会可以代表香港到世界各地作赛,这个梦想对以前那个小女孩来说,有点遥不可及,但现在我觉得我可以」。 运动是种共通语言 去年9 月,Cathy 获选到访日本观摩2019 年世界杯榄球赛,学习顶尖运动员的技术,并与来自世界各地超过一百名年青运动员交流。虽然母语不同,但他们对榄球的热爱却打破了语言的限制,成为了他们之间的共通语言,让她认识了来自泰国,甚至是约旦的朋友∶「以前的我不太自信,但榄球让我变得健谈,使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谢谢榄球扩阔了我对这世界的想像」。
信上的每一张面孔	是我们成长的推动力

信上的每一张面孔 是我们成长的推动力

自从两年前搬家到天水围后,祚荣和妹妹芷瑜已经很少到位於上水的保良局田家炳关爱家庭中心,但这天再次回到中心,祚荣和芷瑜仍准确记得每一位中心职员的名字。   回想起初时来到中心的回忆,祚荣妈妈仍记忆犹新,「我哋以前住上水,2018年工人姐姐辞职,我同老公返工工时好长,照顾唔到祚荣同芷瑜,经社署介绍,带咗佢哋嚟中心接受『保宝天使』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初时系去保姆姨姨屋企由保姆照顾,但原来佢哋有好大情绪同行为问题,会打姨姨、捣乱、乱掟姨姨屋企嘅嘢。」   两兄妹其后改为到中心由职员照顾,保良局田家炳关爱家庭中心副主任钟颖欣姑娘表示,照顾他们极具挑战,「哥哥好为食,见到其他小朋友有零食会好主动问人或者出手攞,比较冲动唔识同人相处;妹妹就痴人,好小事容易喊,唔识得表达。」   「唔该姑娘!」 眼前的祚荣和芷瑜十分有礼乖巧,完全想像不到他们3年前是妈妈和钟姑娘口中所说的「熊孩子」。钟姑娘表示,中心每一位同事按他小朋友的性格特别为他们制定「成长」计划,「我哋会耐心同祚荣、芷瑜解释佢嘅行为有咩问题,亦都会为佢哋制定目标,完成咗先会有奖励。我哋亦都试过连系祚荣去访问喺保良局V54大宅驻留嘅法国艺术家,帮佢建立自信,增广见闻。」   妈妈亦非常感激中心同事的用心和耐性,「佢哋每日会花一个钟头解释两兄妹今日喺中心表现点,会教我返屋企点样管教佢哋,又会安排活动畀我哋一家人一齐参与。」   祚荣一家去年搬迁天水围,临别的时候,两兄妹相当不舍。喜欢画画的祚荣拿起画笔,没有画他心爱的食物,反而画上了中心每一位职员的样子,妈妈看到后也十分感动,也和祚荣一样画上了每位职员的样子,并亲笔写了感谢信。离开中心的那一天,芷瑜拥著钟姑娘不放,约定搬家后也要再见面。直到现在,他们也在遵守这个约定,空闲时回中心探望各位职员。   保良局田家炳关爱家庭中心 『保宝天使』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 查询电话∶3563 5161 网址∶http://childrenyouth.poleungkuk.org.hk/tc/page.aspx?pageid=382
张姑娘在线上,与低动机青年的沟通日常

张姑娘在线上,与低动机青年的沟通日常

保良局田家炳关爱家庭中心的张咏琳姑娘(Winifred)在阿浩妈妈求助下认识了12岁的阿浩。因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及读写障碍的缘故,阿浩不懂得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亦不太理解别人说话背后的意思,似乎与世界「断了线」。Winifred与团队耐心地与阿浩建立关係,阿浩更参加了中心「童梦同行」儿童及青少年生命导向计划的模特儿培训小组。起初阿浩难以表达自己对梦想的想法,亦未能明白导师的指示,Winifred与团队循序渐进,慢慢鼓励他由动作模彷开始,并将导师的句子分拆,给予清晰的指令逐步教他,从多次模拟綵排中让他累积经验。Winifred更透过电话通讯平台,邀请阿浩每天發一张自己摆姿势的模特儿相给她,从而建立自信及掌握技巧,渐渐地阿浩开始增加了对事物的理解,自信心增加了,更能够有勇气踏上舞台扮演模儿。更令Winifred感动的是,阿浩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向,向她说了一句:「我想做模特儿!」   「阿浩与一般低动机青年一样,他们需要的不是字典,为他们输入各种意义;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耐心,时刻从他们角度出發,成为『生活字典』,为他们排解疑难,诠释未来,重新为他们建立意义。低动机青年总让人觉得反叛/难接触/懒,但其实每个青少年背后总有一段让人慨叹的经历,听上来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但他们就是正等待别人去花时间及耐性聆听及陪伴走出这局面。」Winifred分享青少年工作的信念。然而,时下青少年已不多活跃于社区中心,大多花时间在手机及网上,Winifred身处的北区亦不例外。因此,要向青少年翻开这本「生活字典」,花时间聆听他们,Winifred在工作上就要靠使用手机各个通讯平台,线上线下与青少年同行,她更曾试过透过通讯平台劝导离家出走与家人失联的青年回港与家人修復关係。「青少年服务的核心理念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係,我们着重与青少年关係建立、维持信任、陪伴同行。透过线上线下的互相配合,我们就可以紧贴青少年需要,更快捷有效地回应所需,介入提供适切服务,陪伴青少年成长。」   工作有下班时间,线上关心青少年却似是无休止,但相信当Winifred与团队在通讯平台见到阿浩愈见进步的自拍相片,以及见证一个又一个因着他们同行而成长的故事,再累也是值得。为保良局青少年团队送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