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助养承传 点亮彼此

助养承传 点亮彼此

「对我嚟讲,做善事只系谂住付出,能够同呀女一齐助养,不知不觉间令我哋嘅关系更加密切,更多话题,呢啲原来系我自己都未必察觉到嘅收获。」   要坚持行善多年,谈何容易;更何况是把善行传承,影响家人及身边人?但眼前的黄太及黄小姐做到了,二人一起助养儿童,转眼已是二十载。她们的善行持续多年,宛如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以孕育生命为己任。   除了想做善事,黄太二十年前参加助养计划时,也希望透过此计划教育子女一颗乐於助人的心,因此她决定带同子女一起探望受助儿童。「当时期望受助儿童同我嘅仔女能够互相陪伴,亦希望仔女知道小朋友各有唔同嘅成长背景同历程。」起初,当时就读初中的女儿只是以陪伴的角色与妈妈一起探望助养儿童;渐渐地,就读邻近中学的黄小姐放学后有时会主动到局内探望,亦愈发享受与小朋友相处的时光,因而在一年后也加入助养行列,并且维持至今。这种「亲子助养」的概念令母女二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她们经常互相分享助养小朋友的近况,在访问期间,她们更是三句不离助养儿童。「对我嚟讲,行善只喺谂住付出,并唔会期望有回报,但系能够鼓励呀女一齐加入助养,帮到有需要嘅小朋友之余,我同呀女嘅关系都拉近咗,系最意外嘅得著。」原来这一颗在黄太心内种下的种子,也悄悄在女儿心里萌芽。   辗转廿年,两人曾经助养多位小朋友,至今仍然助养的有小慧。小慧今年13岁,黄太及黄小姐在她5岁时开始助养,至今已有八年时光,亦是二人助养时间最长的儿童。黄小姐指,她们的关系十分亲密,她透露,小慧每次知道她来探访都会表现得很兴奋,有时候黄小姐有事不能应约,小慧也会有点失望,皆因小慧一直暗自期待及珍惜她们相见的时间。小慧在访问中比较沉默寡言,但在与黄小姐相处时就如另一人般滔滔不绝地分享,笑容经常挂在面上,问及小慧,她想了又想,最后以「无秘密」形容自己与黄小姐的关系。   河流连绵不断,川流不息,就好比黄太及黄小姐,坚持行善多年,这份心意由女儿传承下去。黄小姐从一开始只是单纯地跟随母亲到局内探望小朋友,到与母亲一同助养,加深亲子关系。亲子助养令黄太及黄小姐能够在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之余,同时促进两人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及融洽。「而家谂返起,会庆幸妈妈当初带我到保良局探望小朋友,亦都会明白佢当时心入面想我一齐助养嘅心意。」   诚邀你与家人一起助养,体会这份彼此点亮生命的助养情。
研发痛风新疗法与「吸金」细菌

研发痛风新疗法与「吸金」细菌

菠菜、三文鱼、虾等等食物,是痛风症病人要「拒诸门外」的诱惑,否则进食后令体内尿酸过高,只能靠打针或服药治疗,但有一定风险及副作用。 保良局罗氏基金中学多位学生与其他学校组成联合队伍,研究出痛风症治疗新方法,於「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中击败了多间本港及世界知名大学,成为其中一间获得金奖的学校,是首次有香港中学队伍获得此殊荣。   人体难以自行排走尿酸,尿酸浓度过高会形成晶体,令关节肿大和疼痛。研究团队中有学生的亲友因有痛风问题,故开始此项研究。经研究各类文献及进行实验,团队发现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大量复制经基因改造的消化酶,再抽取此消化酶并注射进另一可食用益生菌,痛风患者进食后消化酶可协助排走尿酸,亦无副作用。团队期望未来,可朝药物制作方向研究。 另外,保良局何荫棠中学与其他学校组成的联校队伍「Hong Kong JSS」亦在今次iGEM 中获得金奖。同学们发现香港地少人多,「鱼菜共生」耕种方法近年越受欢迎,但经常出现重金属累积超标的问题。研究队伍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将其变成能吸附重金属的生物,他们让大肠杆菌的金属硫蛋白过度表达(over-expression),及将排走重金属的运输蛋白(cusF)基因敲除,令大肠杆菌吸 收重金属能力大增,从而首创出细菌过滤器「B-CAD」,并於实验证明细菌过滤器能以低成本减低鱼菜共生系统中的重金属水平。
逆转胜!母女档跨越重重难关 – 访问保良局陈丽玲(百周年)学校学生陈熙桐妈妈

逆转胜!母女档跨越重重难关 – 访问保良局陈丽玲(百周年)学校学生陈熙桐妈妈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力量之一,有母亲为救压在车底下的孩子,能够徒手抬起一轮汽车;也有母亲用自己的身驱掩护失足跌进路轨的儿子。今天,我们访问保良局陈丽玲(百周年)学校学生陈熙桐的妈妈,她以爱和勇气守护她的女儿。   【生命斗士战胜病魔】   「熙桐患有『4号染色体缺损综合症』,是罕见基因病,现时香港只有三名患者。」此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结构,包括面部结构、智力、语言,甚至会导致患者发展迟缓及出现癫癎等症状。「我还记得熙桐一岁多时发高烧,并且出现癫癎症状,医生建议服用口服抗脑痫药(俗称「抽筋药」),但有机会出现精神纷乱和出疹等副作用。一轮天人交战后,我最终还是决定让她服药。」说罢,陈太双眼含泪,懊悔之情充斥在她的脸上∶「服药后熙桐就开始出疹,当天晚上被送进隔离病房,而血压只有30,红疹更漫延全身,就好像被火烧过一样。医生告诉我『熙桐今晚可能就会离开我们』。」心碎的声音仿佛隔空传来,当晚陈太立刻通知所有亲友,众人守在病房门为熙桐祈福。「奇迹却发生了,经过一夜,熙桐的红疹竟然开始消退。」   熙桐的病情好转了,但陈太却病倒了。「在熙桐康复期间,我在医院不眠不休了七天七夜,我非常自责,因为是我决定让熙桐服药的。」当时陈太被诊断患有抑郁症,确诊初期更要服用精神科药物。「药物使我神志迷糊,但我不想依赖药物,因为我需要照顾熙桐,所以我转而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十多年后,我终於康复了。」凭著对熙桐的爱,陈太如斗士般战胜了情绪病。   【培养沟通能力 开展共融生活】   陈太没有因为熙桐的病而对她放任∶「我希望她进步成长,但不需要与他人比较,只需和自己比较。」陈太特别重视沟通能力,她认为沟通是相互了解的重要方法,所以在熙桐年幼时就带她去看言语治疗师,还在家中替她按摩口腔。「有时候熙桐的说话内容杂乱无章,我就会提醒她使用『五何法』整理思绪。」保良局陈丽玲(百周年)学校郑老师补充道∶「透过家校合作,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发挥学生的所有潜能。」 时至今天,熙桐性格变得更加开朗,喜欢跟人聊天,陈太功不可没。「她热爱轻黏土,起初上课时,我会选择冷门时间来避开人群,但后来发现她完全不怕生,跟主流学生相处融洽。」熙桐手工精巧,制作出来的作品栩栩如生,受到不少人赞许,家人於是为她开设网店。除此之外,熙桐早年更参加了「保良百・锦榄出友情计划」,与保良局锦泰小学学生一起进行榄球运动训练,同场竞技。熙桐说∶「虽然运动很累,但跟朋友一齐做运动,很开心!」   正值母亲节,熙桐一家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熙桐兴奋地说∶「我们会去主题公园玩摊位游戏,更会一边欣赏企鹅一边在餐厅用餐!我还打算自制心型朱古力送给妈妈呢!」熙桐笑著对陈太说∶「妈妈,I love you!」
爱心律师助养12名儿童:希望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爱心律师助养12名儿童:希望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每周六朝早,黄律师都会抽时间到本局探访儿童,跟小朋友玩耍、互动,更会为他们准备零食,「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在读书、工作、家庭各方面都很顺利,因此希望能回馈社会,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黄律师跟本局住宿儿童的缘份,始于2019年。当初,她从香港律师会的一则会员通讯中,得知道有探访保良局、跟儿童互动的活动。而在那次活动中,保良局识员让她了解到局内的设施、活动和助养计划的详情。黄律师认为计划很有意义,于是便决定成为助养人,希望让小朋友的住宿环境得以改善之馀,亦可为他们提供参与不同课外活动的机会。   黄律师期后经过助养人培训,便可正式开始探访助养孩子,而中途虽然经历了疫情肆虐,使探访活动一再延期,但却无阻黄律师的善心。她表示,自己很享受每次探访的时光,每每全情投入跟小朋友互动,「小朋友锺意玩甚麽便一起玩甚麽、到花园玩也可」。而她亦会把每位小朋友的爱好、性格,以及跟他们的回忆一一记录,方便下次探访时能够更驾轻就熟。   「记得有次我第一次探访一名小朋友,他竟问我可否抱他。」奈何因探访规则所规限,助养人不能跟小朋友有太亲密的接触,黄律师未能给他一个拥抱。不过,那次的经历却令黄律师感慨良多,令她感觉到其实小朋友很需要别人的爱与关怀。   爱心满满的黄律师,希望能够接触和探访更加多的小朋友,并为他们带来欢乐。于是,她决定「加仔」,由当初助养5名儿童,到现在一共成为了12名儿童的助养人,「希望至少在短短一小时的探访时间里,小朋友能够玩得开心,在家舍的日常中找到不一样的时光;也希望让他们感受到其实在社会上,也会有很多关心、关爱他们的人。」  
如针刺的痛 如棉暖的情

如针刺的痛 如棉暖的情

敏华回忆起那年冬晚,妈妈刚巧没来支援,自己坐在轮椅上很想拿出柜内的棉被添暖,却可望而不可及。令敏华没法如常安睡的,除了冰冷及无力感外,还有身体的神经刺痛。敏华于2013年因病令双腿未能活动自如,需要电动轮椅代步。长期以上肢来协助身体转移,敏华的双手经常肌肉绷紧及刺痛,而且敏华亦患有腕管综合症,加剧了手指的神经痛。伸手取物,一个看似平常的动作,对敏华而言却是一点也不轻鬆。 幸而,敏华其后得到保良局严重残疾人士家居照顾服务支援,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护士及社工等专职团队为敏华进行评估,按她的机能、认知、社交需要、个人自理能力等,度身订设了个人化目标,提供改装建议及协助选购合适之復康用具,并透过治疗减轻敏华的痛症。 Felix是照顾敏华的职业治疗师,他为敏华选购了在家中及外出使用的辅助工具,尽力协助敏华如常生活。「我们为她预备了减压床褥,让背部及腰减压从而减少麻痺及痛,另外,我们亦为她添置了座位可升高的电动轮椅及减压坐垫,让她既可升高轮椅来拿东西,亦可减轻长时间坐轮椅带来的痺痛。」除了在职业治疗角度支援敏华,团队中物理治疗师会为敏华作拉筋及手法治疗,改善上下肢的活动能力和痛症,亦会透过超声波治疗,减轻敏华各项痛症;护士则会监察敏华的健康状况,以及教导她进行体重管理;社工亦会协调各项服务安排,让敏华得到最适切支援。「我们就是她的最强后盾。我们不会自视为高高在上的专业人士,很多时是服务受众的队友,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配合他们想法,建立互信,就自然能度身订设最好的方案。」Felix表示看到每一个队友进步,就是他工作上最大的满足感。 敏华有这班好队友作后盾支援,不但痛症慢慢减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亦大大进步,亦更多投入社区活动,时常参与各项康体活动。「划艇机、帆船、行山、球类活动等也能参与,这是我完全没有想过的。而当中我最喜欢硬地滚球,我梦想有天可以加入港队,可惜的是,现时香港并没有适合我这残疾程度的组别可以参与。」虽然口说可惜,敏华却流露着雀跃之情。「我很感谢保良局团队,没有你们,我没可能活得这麽精彩。」这动一动也像被针刺的手指,今天能拿起皮球,亦能控制自如把轮椅驶进社区,向梦想进發。乐天的敏华很想将自己的经历与同路人分享。「其实我已很幸运,还有两肢可以动,有很多人比我更不幸。我很想勉励各同路人,收埋自己很容易,但会令关心自己的人紧张及痛心,请开放自己,寻求各种支援,多接触社区,身心也会变得更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