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Love @ Po Leung Kuk

Donate Now!

Sharing Love

(CHINESE ONLY)運動是……打開心窗的匙

(CHINESE ONLY)運動是……打開心窗的匙

Cathy 2 歲時,因家庭問題入住保良局家舍。性格內斂的她不太擅於與人溝通相處,朋友不多,說話不多,直至遇上了欖球,徹底打開了她的世界。欖球是種簡單的快樂Cathy 從小熱愛運動,自學了乒乓球、籃球等。偶然一次看見別人在球場上打欖球,便被這項運動吸引。   透過本局與香港欖球總會合辦的語文培訓計劃,Cathy 自2013 年起接受欖球訓練,並獲資助到海外參加欖球活動及文化交流,一步步成為青年欖球錦標賽的香港代表。回想當日看見別人在球場上作賽的畫面,她表示,「感覺欖球帶給運動員的快樂是很純粹、很簡單,也是我喜歡欖球的原因」。欖球帶我遊歷世界年僅18 歲的Cathy,已經代表香港到過多個國家參加欖球比賽,如去年8 月到老撾參與亞洲欖球總會20 歲以下亞洲七人欖球賽,她坦言︰「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有機會可以代表香港到世界各地作賽,這個夢想對以前那個小女孩來說,有點遙不可及,但現在我覺得我可以」。 運動是種共通語言 去年9 月,Cathy 獲選到訪日本觀摩2019 年世界盃欖球賽,學習頂尖運動員的技術,並與來自世界各地超過一百名年青運動員交流。雖然母語不同,但他們對欖球的熱愛卻打破了語言的限制,成為了他們之間的共通語言,讓她認識了來自泰國,甚至是約旦的朋友︰「以前的我不太自信,但欖球讓我變得健談,使我認識了更多的朋友,謝謝欖球擴闊了我對這世界的想像」。
一封感謝卡 包含了感謝和肯定 (Chinese Only)

一封感謝卡 包含了感謝和肯定 (Chinese Only)

俊俊在保良局慧妍雅集幼稚園暨幼兒園畢業快將一年,這天放學後與爸爸媽媽一起回到幼稚園探望校長和老師。「你長高了許多呢!」眼前的俊俊不只長高了,說話也成熟了不少。 憶起這三年來俊俊在幼稚園的點點滴滴,俊俊媽媽心中泛起無數感動。「我們是雙職家長,每天都要上班工作,爸爸有時還要OT,好在幼稚園有提供延展服務,我們可以放心將俊俊交託給學校。」俊俊從K1開始,每天課後都會留在學校至六、七時,無奈 疫情突襲,全港學校曾一度停課數月。「疫情初期,我們的確很懊惱,畢竟家中長輩年紀大難以長時間照顧俊俊,慶幸學校靈活彈性的安排,提供託管服務,讓我和爸爸可以繼續上班。」   疫情停課期間,學校持續開放給有需要的學生,當時回校的學生寥寥可數。「由於學校只能提供基本的照顧,每當俊俊做好功課,就會主動幫老師擔任小助手,又不時找我聊天,無論是日常課堂趣事,抑或是心事秘密等都無所不談,使託管的時間過得充實。」成為俊俊最佳玩伴的黃老師道。 俊俊能夠在疫情期間,仍然愉快度過學習旅程,媽媽最感謝校長、各位主任和老師,甚至是校務員姐姐的用心教導和照顧。「即使去年疫情期間,實體上課的日子不多,多得學校的體貼支援,深深感受到學校的關愛。看見俊俊這三年來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性格慢熱的他,在學校結識了不少朋友,全賴學校活動教學,令他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而且混齡教學,令他學會與不同年齡的小朋友相處,每天放學回到家裡總是會捉著我和爸爸分享學校趣事,又會表演唱歌跳舞,所以俊俊K3畢業時,便親筆將所有感謝說話一字一句寫在卡上,藉此向學校送上最真摯的謝意。」   這封簡單的感謝卡,包含了俊俊一家對學校每一位教職員的感謝和肯定。
張姑娘在線上,與低動機青年的溝通日常 (Chinese Only)

張姑娘在線上,與低動機青年的溝通日常 (Chinese Only)

(Chinese Only) 保良局田家炳關愛家庭中心的張詠琳姑娘(Winifred)在阿浩媽媽求助下認識了12歲的阿浩。因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及讀寫障礙的緣故,阿浩不懂得用合適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亦不太理解別人說話背後的意思,似乎與世界「斷了線」。Winifred與團隊耐心地與阿浩建立關係,阿浩更參加了中心「童夢同行」兒童及青少年生命導向計劃的模特兒培訓小組。起初阿浩難以表達自己對夢想的想法,亦未能明白導師的指示,Winifred與團隊循序漸進,慢慢鼓勵他由動作模仿開始,並將導師的句子分拆,給予清晰的指令逐步教他,從多次模擬綵排中讓他累積經驗。Winifred更透過電話通訊平台,邀請阿浩每天發一張自己擺姿勢的模特兒相給她,從而建立自信及掌握技巧,漸漸地阿浩開始增加了對事物的理解,自信心增加了,更能夠有勇氣踏上舞台扮演模兒。更令Winifred感動的是,阿浩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向,向她說了一句:「我想做模特兒!」   「阿浩與一般低動機青年一樣,他們需要的不是字典,為他們輸入各種意義;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耐心,時刻從他們角度出發,成為『生活字典』,為他們排解疑難,詮釋未來,重新為他們建立意義。低動機青年總讓人覺得反叛/難接觸/懶,但其實每個青少年背後總有一段讓人慨嘆的經歷,聽上來對成年人來說可能是一些雞毛蒜皮小事,但他們就是正等待別人去花時間及耐性聆聽及陪伴走出這局面。」Winifred分享青少年工作的信念。然而,時下青少年已不多活躍於社區中心,大多花時間在手機及網上,Winifred身處的北區亦不例外。因此,要向青少年翻開這本「生活字典」,花時間聆聽他們,Winifred在工作上就要靠使用手機各個通訊平台,線上線下與青少年同行,她更曾試過透過通訊平台勸導離家出走與家人失聯的青年回港與家人修復關係。「青少年服務的核心理念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著重與青少年關係建立、維持信任、陪伴同行。透過線上線下的互相配合,我們就可以緊貼青少年需要,更快捷有效地回應所需,介入提供適切服務,陪伴青少年成長。」   工作有下班時間,線上關心青少年卻似是無休止,但相信當Winifred與團隊在通訊平台見到阿浩愈見進步的自拍相片,以及見證一個又一個因著他們同行而成長的故事,再累也是值得。為保良局青少年團隊送上支持。
(Chinese Only) 把握幼兒發展黃金期 學前康復專業治療車提供適切訓練

(Chinese Only) 把握幼兒發展黃金期 學前康復專業治療車提供適切訓練

(Chinese Only)當自己的孩子被懷疑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簡稱SEN)傾向,作為家長當然擔心不已,只要好好把握0 至6 歲嬰幼兒的發展黃金期,情況定可大有改善。保良局在2016 年開展「傲翔計劃」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為6 歲以下有特殊需要的幼兒提供到校專業支援,更引入全港首架「學前康復服務專業治療車」。專業治療車由保良局自資營運,並獲得保良局丙申年郭羅桂珍主席捐款支持服務營運,為幼兒提供一個理想的訓練環境。   專業治療車穿梭於港九新界的幼稚園暨幼兒園,為有需要的學校提供支援。保良局言語治療隊長馬嘉敏表示,由於不少幼稚園的校園空間有限,訓練時間與上課時間重疊,難以騰出課室作訓練場地。再者,進行訓練期間需要一個安靜、隔音的地方,專業治療車正好解決有關問題。車身可劃分成兩個小訓練室,同時為兩名幼兒提供一對一的治療服務,以達致治療的最佳效果。 別小看專業治療車的車身小小,車內卻收藏了各式各樣的專業器材,如言語治療訓練圖卡、小手肌訓練遊戲、專注力提升教材、社交技巧玩具、各類圖書等。治療師會因應孩子的需要,配合使用適當的器材進行跨專業的訓練,如大小肌肉、認知、語言及社交情緒等,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到不同的知識及技能。   專業治療車自營運以來,得到不少家長的正面評價,周爸爸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兒子筠霖大約2 歲左右,發現他不願開口說話,又不肯與人有任何交流,經初步評估後發現兒子有自閉症傾向。就讀保良局屬下學校的筠霖,幸得到學校的轉介,輪候數月便開始接受「傲翔計劃」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礙於校園空間有限,治療師遂安排筠霖於治療車上進行一系列的訓練。現年4 歲的筠霖持續接受兩年多的訓練後,情況有明顯改善,個性變得活潑多言,樂意與同學一齊玩,非常喜歡校園生活。」 目前保良局傲翔計劃共有6 支專業團隊提供服務,未來亦會繼續與不同學校聯繫,以支援更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盼每個孩子都可以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