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Love @ Po Leung Kuk

Donate Now!

Sharing Love

(Chinese Only)創造共融空間︰保良蜜蜜買市集

(Chinese Only)創造共融空間︰保良蜜蜜買市集

(Chinese Only)「歡迎光臨!埋嚟睇下,依到係保良蜜蜜送市集,拎本小冊子睇下呀!」踏入市集,立即迎來一句充滿朝氣的聲音。店員佩茹熟練又熱情地遞上小冊子,還不忘介紹市集的熱門產品!   佩茹是康復學員,在今次市集擔任店務員,負責招呼客人和介紹產品。問及佩茹的上班感受,她興奮地說︰「返咗一個星期工啦,好開心呀!學到好多嘢。」服務經理在佩茹身旁,跟我解釋舉辦今次市集的目的︰「今次市集搵嚟唔同學員擔任店務員,希望可以幫佢地累積工作經驗,日後走出社會容易D搵到工作。」   這次市集以共融為題,除了有學員外,還有不少青年創業者「擺檔」。「今次市集我認識到好多學員,了解到佢哋個別嘅喜好,可以調配一啲個人化嘅香水比佢哋。」Ming是一間手作香水店老闆,通過〈創業經理人〉計劃參加市集,他指市集不止可以幫到他托展業務,還可以了解更多客人需要,豐富品牌款式。   除了「攤檔」之外,市集亦設有工作坊,由青年創業者擔任導師,開幕當日更有不少學員參加工作坊。導師Cath認為現時社會缺乏共融空間,大眾難以接觸學員,而今次市集是一個難得平台,可以互相了解交流。「當接觸到學員,就會發現大家其實都一樣。喺工作坊,大家都一樣鍾意手工藝,大家都一齊努力完成作品。」
(Chinese Only)從遊戲中反思人生 「生命號」在社區撒播幸福種子

(Chinese Only)從遊戲中反思人生 「生命號」在社區撒播幸福種子

(Chinese Only)關於「生死」似遠又近,此刻我們可能健康快活,下一刻可能病患纏身,誰也無法預料將來會過得怎樣。「保良局華永會生命號」流動生命教育中心專車走入學校和社區,希望透過互動的形式,讓參與者認識不同人生階段的苦與樂,反思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學習以正面樂觀的思維面對人生的挑戰,做到感恩知足,活在當下。   與課堂式的生命教育課不同,「生命號」每次出隊總給人一種辦嘉年華會的感覺,大大小小的攤位各有主題。「幸福自拍照相館」讓參與者拿着打氣卡牌及道具,跟自己拍照留影,藉此學習欣賞自己、感謝自己;「老是這樣的一回事」體驗活動讓參加者戴上眼罩、耳罩,穿上負重背心,在看不清、聽不見、走不動的情況下完成一系列的任務,藉此體驗長者及殘疾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學習體諒他們的需要。而「生命號」流動專車則化身成「生命靜思體驗館」,在車上播放生命教育短片,讓參與者反思與家人朋友的相處,傳達「愛要及時」的訊息。   每次出隊總會看見長者義工的身影,他們親力親為,協助中心職員營運攤位,與參加者訴說人生,引導他們反思人生。保良局華永會「生命號」計劃負責主任張銘森表示,「生命號」是一個助人助己的計劃,長者義工人生經驗豐富,是一本活的「故事書」,他們的經驗分享讓年輕人學習如何從容地面對生活的壓力與挑戰,同時讓長者在人生下半場發展新的興趣, 為晚年賦上新意義。   生命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次的巡迴或許未必可以讓人懂得活在當下,但就如張主任所言,「生命號」走入社區,為公眾提供空間討論生與死,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或許這只是萍水相逢的相遇,但長者義工的分享、遊戲的體驗早已在參與者心中埋下了種子,讓他們邁向感恩知足的幸福人生。
(Chinese Only) 不止果腹  還能溫暖人心

(Chinese Only) 不止果腹 還能溫暖人心

883歲的劉伯伯與71歲的太太同住觀塘區,主要靠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生活。二人皆患有長期病患,劉伯伯患有嚴重糖尿病,每天都需要自行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惜胰島素並不屬於醫療豁免藥物內,故每月僅有的津貼大部分都用來買藥,經濟壓力沉重,已無力再負擔糧食和日用品,平日清菜加粉麵就當一餐,談不上什麼營養。   劉婆婆則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雙眼又因為黃斑點病變和青光眼,現時只餘下2、3成視力,不久前更發現身體出現如雞蛋大小的腫瘤。婆婆受盡病魔煎熬,情緒低落,又擔心受到病毒感染,令抑鬱症加劇了許多。 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地區中心同事有見劉伯伯夫婦的需要,便貼心送上防疫物資、寄上餐飲劵,又不時致電慰問婆婆,提供情緒和生活上支援。當婆婆得悉保良局推出「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可以與丈夫一起享用營養熱餐,她十分感激,「感謝保良局一直以來的關顧,在疫情初期送上防疫用品,又提供食物援助,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深深感受到人間溫暖。」 原來簡單的一句窩心問候、一份看似微不足道的熱餐,對於劉伯伯夫婦來說,意義重大。 保良局邀請您在這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支持「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捐款HK$350即可為一名低收入、失業或其他有需要家庭提供為期一周的食物券/熱餐,你的捐款亦可讓本局推行其他多方位支援項目,靈活變通與他們同行。 疫情對經濟民生產生沉重壓力,對基層家庭的影響尤大,希望各位繼續伸出援手,與弱勢社群共跨逆境。
一頓簡單的營養熱餐  緩解長者的經濟壓力

一頓簡單的營養熱餐 緩解長者的經濟壓力

76歲的謝婆婆自丈夫十多年前去世後,一直與50多歲女兒相依為命。謝婆婆長期受到眼疾影響,左眼近乎失明,而且右耳失聰,左耳聽力亦漸漸退化,生活上早已面對許多困難。然而,謝婆婆的女兒三年前更不幸患上急性中風,導致右邊上肢無力,穿衣、洗澡等基本生活自理等都需要謝女士協助。由於女兒突然患上惡疾,無法工作,家中經濟頓時失去依靠,每月只能靠高齡津貼及微薄的積蓄來應付生活開支。   照顧中風病患者是漫漫長路,謝婆婆每天都付出時間、體力、精神,身心承受著莫大壓力。為了讓女兒盡快康復,謝婆婆堅持每天都會到家附近的街市購買新鮮食材,但她坦言感到心力交瘁。畢竟謝婆婆年紀大行動不便,又擔心前往人多聚集的地方會增加染疫風險,心情難免感到焦慮不安。加上受到疫情影響,日常生活又需要額外添置防疫物資,如口罩、消毒酒精、清潔用品等,令經濟拮据的謝婆婆百上加斤。   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中心社工得知謝婆婆的情況後,立即為其申請「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兩母女可享用免費的營養熱餐,頓時為二人解決燃眉之急。除了減輕謝婆婆的經濟負擔外,還因省卻外出購買食材及煮食時間,換來片刻休息時間之餘,亦可有更多時間陪伴女兒一起走過康復之路。   捐款支持    
(Chinese Only)逆轉勝!母女檔跨越重重難關 – 訪問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學生陳熙桐媽媽

(Chinese Only)逆轉勝!母女檔跨越重重難關 – 訪問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學生陳熙桐媽媽

母愛是世上最偉大的力量之一,有母親為救壓在車底下的孩子,能夠徒手抬起一輪汽車;也有母親用自己的身驅掩護失足跌進路軌的兒子。今天,我們訪問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學生陳熙桐的媽媽,她以愛和勇氣守護她的女兒。   【生命鬥士戰勝病魔】   「熙桐患有『4號染色體缺損綜合症』,是罕見基因病,現時香港只有三名患者。」此病會影響患者的身體結構,包括面部結構、智力﹑語言,甚至會導致患者發展遲緩及出現癲癎等症狀。「我還記得熙桐一歲多時發高燒,並且出現癲癎症狀,醫生建議服用口服抗腦癇藥(俗稱「抽筋藥」),但有機會出現精神紛亂和出疹等副作用。一輪天人交戰後,我最終還是決定讓她服藥。」說罷,陳太雙眼含淚,懊悔之情充斥在她的臉上︰「服藥後熙桐就開始出疹,當天晚上被送進隔離病房,而血壓只有30,紅疹更漫延全身,就好像被火燒過一樣。醫生告訴我『熙桐今晚可能就會離開我們』。」心碎的聲音仿佛隔空傳來,當晚陳太立刻通知所有親友,眾人守在病房門為熙桐祈福。「奇蹟卻發生了,經過一夜,熙桐的紅疹竟然開始消退。」   熙桐的病情好轉了,但陳太卻病倒了。「在熙桐康復期間,我在醫院不眠不休了七天七夜,我非常自責,因為是我決定讓熙桐服藥的。」當時陳太被診斷患有抑鬱症,確診初期更要服用精神科藥物。「藥物使我神志迷糊,但我不想依賴藥物,因為我需要照顧熙桐,所以我轉而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十多年後,我終於康復了。」憑著對熙桐的愛,陳太如鬥士般戰勝了情緒病。   【培養溝通能力 開展共融生活】   陳太沒有因為熙桐的病而對她放任︰「我希望她進步成長,但不需要與他人比較,只需和自己比較。」陳太特別重視溝通能力,她認為溝通是相互了解的重要方法,所以在熙桐年幼時就帶她去看言語治療師,還在家中替她按摩口腔。「有時候熙桐的說話內容雜亂無章,我就會提醒她使用『五何法』整理思緒。」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鄭老師補充道︰「透過家校合作,雙方共同努力,才能發揮學生的所有潛能。」 時至今天,熙桐性格變得更加開朗,喜歡跟人聊天,陳太功不可沒。「她熱愛輕黏土,起初上課時,我會選擇冷門時間來避開人群,但後來發現她完全不怕生,跟主流學生相處融洽。」熙桐手工精巧,製作出來的作品栩栩如生,受到不少人讚許,家人於是為她開設網店。除此之外,熙桐早年更參加了「保良百‧錦欖出友情計劃」,與保良局錦泰小學學生一起進行欖球運動訓練,同場競技。熙桐說︰「雖然運動很累,但跟朋友一齊做運動,很開心!」   正值母親節,熙桐一家都準備了精彩的節目,熙桐興奮地說︰「我們會去主題公園玩攤位遊戲,更會一邊欣賞企鵝一邊在餐廳用餐!我還打算自製心型朱古力送給媽媽呢!」熙桐笑著對陳太說︰「媽媽,I lov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