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創造共融空間︰保良蜜蜜買市集

創造共融空間︰保良蜜蜜買市集

「歡迎光臨!埋嚟睇下,依到係保良蜜蜜送市集,拎本小冊子睇下呀!」踏入市集,立即迎來一句充滿朝氣的聲音。店員佩茹熟練又熱情地遞上小冊子,還不忘介紹市集的熱門產品!   佩茹是康復學員,在今次市集擔任店務員,負責招呼客人和介紹產品。問及佩茹的上班感受,她興奮地說︰「返咗一個星期工啦,好開心呀!學到好多嘢。」服務經理在佩茹身旁,跟我解釋舉辦今次市集的目的︰「今次市集搵嚟唔同學員擔任店務員,希望可以幫佢地累積工作經驗,日後走出社會容易D搵到工作。」   這次市集以共融為題,除了有學員外,還有不少青年創業者「擺檔」。「今次市集我認識到好多學員,了解到佢哋個別嘅喜好,可以調配一啲個人化嘅香水比佢哋。」Ming是一間手作香水店老闆,通過〈創業經理人〉計劃參加市集,他指市集不止可以幫到他托展業務,還可以了解更多客人需要,豐富品牌款式。   除了「攤檔」之外,市集亦設有工作坊,由青年創業者擔任導師,開幕當日更有不少學員參加工作坊。導師Cath認為現時社會缺乏共融空間,大眾難以接觸學員,而今次市集是一個難得平台,可以互相了解交流。「當接觸到學員,就會發現大家其實都一樣。喺工作坊,大家都一樣鍾意手工藝,大家都一齊努力完成作品。」
爱.无分地域与种族

爱.无分地域与种族

  Leon 是个早产宝宝,关节及活动能力较逊於一般孩子,因为原生家庭未能照顾他,3 岁以前住在保良局幼儿之家。2018 年的10 月,Leon 正式成为Chris 与Kathi 的领养孩子,到美国展开了新的家庭生活。       Chris 与Kathi 仍然记得最初见到Leon 的时候,双方语言不通,带著一点点好奇、一点点探索,慢慢的亲近、接触。Chris 与Kathi 夜里陪伴Leon 一起入睡,为Leon 唱歌、读故事书、一起看电影。感受到被爱的Leon 虽然不懂用英语表达,但他会用他的小手触碰Kathi 的脸,加上一个小小的吻,表达自己的爱意与感激之情。不经不觉,Leon 已成为Chris 与Kathi 家庭的一份子逾一年了,Leon 与Chris 及Kathi 的三个子女相处融洽,大家一起旅行、过圣诞节、开生日会。   Leon 的身体状况,没有令Chris 与Kathi 一家人对他的爱减少,对他们而言,爱是无条件的,而Leon 的加入令他们的家庭更幸福美满。                   同样找到温暖的家生活的还有4 岁半的Cana。2018 年3 月,Cana 正式到美国与领养父母- Bryan 与Shannon,以及他们的儿子生活。   Cana 出生时身体有不同的毛病,比一般孩子需要更多的关顾以及治疗,经常需要看医生,但Bryan 与Shannon 从不介怀,只想给予Cana 最好的照顾、最大的安全感以及最窝心的爱,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回报,便是Cana 健康快乐地成长,以及Cana 的一声「Mommy」、「Daddy」。Bryan 与Shannon 笑说,虽然Cana 与儿子不是亲生兄弟姐妹,但现在亲近得像「孖生」一样。 双方能建立如此牢固的信任与牵绊,Bryan 与Shannon 表示,最重要的是对孩子坦诚,他们会坦白地与Cana 分享领养经历,好奇宝宝Cana 的提问,他们都会一一回答。待Cana 长大后,Bryan 与Shannon也会陪伴她一同回港寻根,寻找属於她生命中的经历。       钱倩君主任 保良局领养服务组   为孩子寻找一个最合适的家 社会上有部份孩子因为不同家庭问题未能得到父母妥善照顾,保良局透过领养服务安排,为孩子「寻家」,惟当中一些孩子因为年纪、健康、生父母复杂背景等问题,未能获安排本地家庭领养,便转介到海外家庭领养。保良局领养服务组主任钱倩君希望,本港社会大众可以多认识及了解待领养儿童的个别需要,开放自己的心和家庭给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们相信领养是一种祝福,我们的目标不是为家庭寻找最适合的孩子,而是为孩子寻找最适合的家庭,让领养父母和被领养孩子都能透过领养改变及祝福互相的生命。」   保良局领养服务组查询电话∶2277 8403
助养承传 点亮彼此

助养承传 点亮彼此

「对我嚟讲,做善事只系谂住付出,能够同呀女一齐助养,不知不觉间令我哋嘅关系更加密切,更多话题,呢啲原来系我自己都未必察觉到嘅收获。」   要坚持行善多年,谈何容易;更何况是把善行传承,影响家人及身边人?但眼前的黄太及黄小姐做到了,二人一起助养儿童,转眼已是二十载。她们的善行持续多年,宛如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以孕育生命为己任。   除了想做善事,黄太二十年前参加助养计划时,也希望透过此计划教育子女一颗乐於助人的心,因此她决定带同子女一起探望受助儿童。「当时期望受助儿童同我嘅仔女能够互相陪伴,亦希望仔女知道小朋友各有唔同嘅成长背景同历程。」起初,当时就读初中的女儿只是以陪伴的角色与妈妈一起探望助养儿童;渐渐地,就读邻近中学的黄小姐放学后有时会主动到局内探望,亦愈发享受与小朋友相处的时光,因而在一年后也加入助养行列,并且维持至今。这种「亲子助养」的概念令母女二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她们经常互相分享助养小朋友的近况,在访问期间,她们更是三句不离助养儿童。「对我嚟讲,行善只喺谂住付出,并唔会期望有回报,但系能够鼓励呀女一齐加入助养,帮到有需要嘅小朋友之余,我同呀女嘅关系都拉近咗,系最意外嘅得著。」原来这一颗在黄太心内种下的种子,也悄悄在女儿心里萌芽。   辗转廿年,两人曾经助养多位小朋友,至今仍然助养的有小慧。小慧今年13岁,黄太及黄小姐在她5岁时开始助养,至今已有八年时光,亦是二人助养时间最长的儿童。黄小姐指,她们的关系十分亲密,她透露,小慧每次知道她来探访都会表现得很兴奋,有时候黄小姐有事不能应约,小慧也会有点失望,皆因小慧一直暗自期待及珍惜她们相见的时间。小慧在访问中比较沉默寡言,但在与黄小姐相处时就如另一人般滔滔不绝地分享,笑容经常挂在面上,问及小慧,她想了又想,最后以「无秘密」形容自己与黄小姐的关系。   河流连绵不断,川流不息,就好比黄太及黄小姐,坚持行善多年,这份心意由女儿传承下去。黄小姐从一开始只是单纯地跟随母亲到局内探望小朋友,到与母亲一同助养,加深亲子关系。亲子助养令黄太及黄小姐能够在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之余,同时促进两人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及融洽。「而家谂返起,会庆幸妈妈当初带我到保良局探望小朋友,亦都会明白佢当时心入面想我一齐助养嘅心意。」   诚邀你与家人一起助养,体会这份彼此点亮生命的助养情。
专业舞蹈员-阿正

专业舞蹈员-阿正

两岁起便入住保良局家舍,生性文静怕生的俞天正阿正,起初只会静静地坐在一旁,连照顾他的家舍职员亦难留意到他。幸好,人在合适的舞台上仍是会闪闪发亮的。在家舍没有被注目的他,跳起舞来顿时变成另一个人,成为众人的焦点所在,更是保良局小朋友们的「舞王」。   阿正小时候已十分喜欢跳舞,起初会上网看影片自学,然而,单靠自学难以进步,甚至一些基本功也难以练好。幸而,小学四年级时,阿正认识到同样热爱跳舞的张姑娘。张姑娘看到了阿正的天赋,主动与阿正排舞、练习、并安排阿正参与谊亲日等局内外大大小小的表演,让阿正逐渐建立自信。   阿正的梦想是成为专业的舞蹈员,希望到舞蹈学校学习跳舞技巧,然而外出学舞对阿正而言绝不容易,因家舍外的世界既陌生又可怕,跳舞学费亦不菲,令阿正对前路感到十分迷惘。最终是张姑娘的一个问题,让阿正认清了自己的心意∶「你自己系咪想做dancer(舞蹈员)?」   其后在张姑娘和社工的协助下,阿正获得保良局儿童全人发展计划资助,到专业的舞蹈学校学习爵士舞及街舞。在阿正踏入18岁、即将离局的「最后一个谊亲日」,他在舞台上施展浑身解数,以舞蹈回馈助养人一直的支持。   阿正希望在文凭试后,到香港演艺学院进修舞蹈,朝着舞蹈员方向进发,「希望日后以舞蹈老师身份回到家舍,在上谊亲日帮忙。」  
特殊孩子妈妈的分享

特殊孩子妈妈的分享

母亲背起孩子,所担起的除了孩子重量,更有别人目光、家人想法、长辈意见、同侪压力、自我质疑、对孩子期望,那重量有时令妈妈也忘记了自己。   特殊孩子妈妈情况更甚。   五岁的梓谦有自闭倾向,梓谦妈妈在照顾孩子时像变了另一个人。 「我会乜都闹左先,好想佢快d跟上进度,好想佢快d肯听从指令。」 怒气背后,是压力,是无助,是担心。 「好想儿子由主流教育转到特殊幼儿中心,呢个系对佢最好安排,长辈却反对。喺公众地方,因为儿子唔听话,外人常时报以奇怪目光,最难听系听到人讲『你个仔系咪傻架?』令我自信心好低落。」   自闭症孩子不善表达情感,因此社交能力亦较弱。在管教上,父母很想改善,却有时适得其反,变成了压力的源头,关系的破口。   一年多前,梓谦开始在保良局曹金霖幼儿学习中心受训,梓谦妈妈亦在社工及临床心理学家的帮助下,了解如何管教特殊孩子。   中心强调建立孩子自信,鼓励梓谦做小班长;治疗师亦作出针对性介入,以梓谦喜欢的英文作切入点,开始训练。起初梓谦在上堂时仍不时有打人的行为,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后,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亦大大改进。   至於梓谦妈妈,亦在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掌握母子关系的真谛。   「我唔可以将别人标准挂喺自己儿子身上,以前嘅我,一心想儿子进步,却无理会自己都应该要进步,过份要求孩子其实系无用嘅。社工同埋临床心理学家令我了解到,我疏忽左自己做家长嘅应有态度。我好想多谢卢经理、社工马姑娘、临床心理学家吴生,喺我最困难嘅时候陪住我成长!」   曹金霖幼儿学习中心卢頴经理表示:「我好欣赏梓谦妈妈好努力去学习,亦都好重视同梓谦嘅关系。喺帮助特殊孩子嘅同时,我哋更加需要系陪伴家长去面对,因为一方面家长扮演好重要嘅角色,佢哋嘅积极参与、正面接纳小朋友嘅态度,对改善孩子情况带来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家长往往系最受压果个,我哋必须要有专业支援。」   表达能力、情绪控制的改善,令梓谦在最新一次评估只是轻度,更令梓谦妈妈感到欣慰是,他与儿子关系的改善,「儿子常时会走来叫我一齐玩车车,又要我抱抱。」当问到有什么说话想跟梓谦说,妈妈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说:「梓谦多谢你陪住我,我哋一齐努力,你嘅出现,令我知道妈妈有好多野都要学习,多谢你俾机会我学习做一个好妈妈!」   世上最难担任的岗位,就是父母,然而,却只能边做边学,梓谦妈妈回顾自己与孩子的改变,很想勉励同路人:「你开心,孩子就会开心架!所以,尽量自己开心一点,放松一点,孩子系会俾你嘅欣赏打动架!」   泪水养大孩儿,在此向每一位妈妈,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及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