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爱心律师助养12名儿童:希望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爱心律师助养12名儿童:希望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每周六朝早,黄律师都会抽时间到本局探访儿童,跟小朋友玩耍、互动,更会为他们准备零食,「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在读书、工作、家庭各方面都很顺利,因此希望能回馈社会,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黄律师跟本局住宿儿童的缘份,始于2019年。当初,她从香港律师会的一则会员通讯中,得知道有探访保良局、跟儿童互动的活动。而在那次活动中,保良局识员让她了解到局内的设施、活动和助养计划的详情。黄律师认为计划很有意义,于是便决定成为助养人,希望让小朋友的住宿环境得以改善之馀,亦可为他们提供参与不同课外活动的机会。   黄律师期后经过助养人培训,便可正式开始探访助养孩子,而中途虽然经历了疫情肆虐,使探访活动一再延期,但却无阻黄律师的善心。她表示,自己很享受每次探访的时光,每每全情投入跟小朋友互动,「小朋友锺意玩甚麽便一起玩甚麽、到花园玩也可」。而她亦会把每位小朋友的爱好、性格,以及跟他们的回忆一一记录,方便下次探访时能够更驾轻就熟。   「记得有次我第一次探访一名小朋友,他竟问我可否抱他。」奈何因探访规则所规限,助养人不能跟小朋友有太亲密的接触,黄律师未能给他一个拥抱。不过,那次的经历却令黄律师感慨良多,令她感觉到其实小朋友很需要别人的爱与关怀。   爱心满满的黄律师,希望能够接触和探访更加多的小朋友,并为他们带来欢乐。于是,她决定「加仔」,由当初助养5名儿童,到现在一共成为了12名儿童的助养人,「希望至少在短短一小时的探访时间里,小朋友能够玩得开心,在家舍的日常中找到不一样的时光;也希望让他们感受到其实在社会上,也会有很多关心、关爱他们的人。」  
张姑娘在线上,与低动机青年的沟通日常

张姑娘在线上,与低动机青年的沟通日常

保良局田家炳关爱家庭中心的张咏琳姑娘(Winifred)在阿浩妈妈求助下认识了12岁的阿浩。因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及读写障碍的缘故,阿浩不懂得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亦不太理解别人说话背后的意思,似乎与世界「断了线」。Winifred与团队耐心地与阿浩建立关係,阿浩更参加了中心「童梦同行」儿童及青少年生命导向计划的模特儿培训小组。起初阿浩难以表达自己对梦想的想法,亦未能明白导师的指示,Winifred与团队循序渐进,慢慢鼓励他由动作模彷开始,并将导师的句子分拆,给予清晰的指令逐步教他,从多次模拟綵排中让他累积经验。Winifred更透过电话通讯平台,邀请阿浩每天發一张自己摆姿势的模特儿相给她,从而建立自信及掌握技巧,渐渐地阿浩开始增加了对事物的理解,自信心增加了,更能够有勇气踏上舞台扮演模儿。更令Winifred感动的是,阿浩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向,向她说了一句:「我想做模特儿!」   「阿浩与一般低动机青年一样,他们需要的不是字典,为他们输入各种意义;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耐心,时刻从他们角度出發,成为『生活字典』,为他们排解疑难,诠释未来,重新为他们建立意义。低动机青年总让人觉得反叛/难接触/懒,但其实每个青少年背后总有一段让人慨叹的经历,听上来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但他们就是正等待别人去花时间及耐性聆听及陪伴走出这局面。」Winifred分享青少年工作的信念。然而,时下青少年已不多活跃于社区中心,大多花时间在手机及网上,Winifred身处的北区亦不例外。因此,要向青少年翻开这本「生活字典」,花时间聆听他们,Winifred在工作上就要靠使用手机各个通讯平台,线上线下与青少年同行,她更曾试过透过通讯平台劝导离家出走与家人失联的青年回港与家人修復关係。「青少年服务的核心理念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係,我们着重与青少年关係建立、维持信任、陪伴同行。透过线上线下的互相配合,我们就可以紧贴青少年需要,更快捷有效地回应所需,介入提供适切服务,陪伴青少年成长。」   工作有下班时间,线上关心青少年却似是无休止,但相信当Winifred与团队在通讯平台见到阿浩愈见进步的自拍相片,以及见证一个又一个因着他们同行而成长的故事,再累也是值得。为保良局青少年团队送上支持。
护士妈妈辞工贴身照顾特殊需要儿子

护士妈妈辞工贴身照顾特殊需要儿子

       怀胎十月,感受着一下一下的胎动,姚女士与所有准妈妈一样,都期待着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来临。可是,在只有怀孕26周的时候,岚岚便急不及待要出世了。由于岚岚属于极早产的婴儿,许多器官还未发育完全,因此出生后需要长期住院及24小时佩戴呼吸机来辅助呼吸。          岚岚在过去六年需要经常进出医院接受治疗。他的喉咙有一条连接呼吸机的喉管来维持生命,没有这条喉管他会有生命危险;姚女士需要一直提着他的呼吸机并守护着他。正因为这样,她不得不辞去原本的护士工作去照顾岚岚。可是,岚岚高昂的医护费用和全家的经济重担,全都落在岚岚爸爸身上,一家的生活难免捉襟见肘。     保良局曹金霖幼儿学习中心的专业团队在帮岚岚进行大肌肉训练            幸好他们接触到保良局曹金霖幼儿学习中心—特殊幼儿中心服务。中心专业团队了解岚岚和其家人的情况后,便安排了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特殊幼儿工作员及社工提供支援。岚岚刚开始训练时言语、大肌肉、进食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同龄小朋友;经过三年多的训练后,现在岚岚已能进食粥类食物,更可以自行如厕,说话和走路也大有进步。          姚女士很感激中心团队的照顾,她直言这种照顾是一支强心针,让她知道怎样去面对困难,「因为如果连我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以后岚岚还可以依靠谁?」岚岚一家的路虽不易行,但保良局会继续作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其家人的强大后盾。          保良局透过本局资源及善长的捐款支持,让有经济困难的孩子可以获得适切而全面的训练服务,守护孩子成长,全面支援家庭。  
专业舞蹈员-阿正

专业舞蹈员-阿正

两岁起便入住保良局家舍,生性文静怕生的俞天正阿正,起初只会静静地坐在一旁,连照顾他的家舍职员亦难留意到他。幸好,人在合适的舞台上仍是会闪闪发亮的。在家舍没有被注目的他,跳起舞来顿时变成另一个人,成为众人的焦点所在,更是保良局小朋友们的「舞王」。   阿正小时候已十分喜欢跳舞,起初会上网看影片自学,然而,单靠自学难以进步,甚至一些基本功也难以练好。幸而,小学四年级时,阿正认识到同样热爱跳舞的张姑娘。张姑娘看到了阿正的天赋,主动与阿正排舞、练习、并安排阿正参与谊亲日等局内外大大小小的表演,让阿正逐渐建立自信。   阿正的梦想是成为专业的舞蹈员,希望到舞蹈学校学习跳舞技巧,然而外出学舞对阿正而言绝不容易,因家舍外的世界既陌生又可怕,跳舞学费亦不菲,令阿正对前路感到十分迷惘。最终是张姑娘的一个问题,让阿正认清了自己的心意∶「你自己系咪想做dancer(舞蹈员)?」   其后在张姑娘和社工的协助下,阿正获得保良局儿童全人发展计划资助,到专业的舞蹈学校学习爵士舞及街舞。在阿正踏入18岁、即将离局的「最后一个谊亲日」,他在舞台上施展浑身解数,以舞蹈回馈助养人一直的支持。   阿正希望在文凭试后,到香港演艺学院进修舞蹈,朝着舞蹈员方向进发,「希望日后以舞蹈老师身份回到家舍,在上谊亲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