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爱.无分地域与种族

爱.无分地域与种族

  Leon 是个早产宝宝,关节及活动能力较逊於一般孩子,因为原生家庭未能照顾他,3 岁以前住在保良局幼儿之家。2018 年的10 月,Leon 正式成为Chris 与Kathi 的领养孩子,到美国展开了新的家庭生活。       Chris 与Kathi 仍然记得最初见到Leon 的时候,双方语言不通,带著一点点好奇、一点点探索,慢慢的亲近、接触。Chris 与Kathi 夜里陪伴Leon 一起入睡,为Leon 唱歌、读故事书、一起看电影。感受到被爱的Leon 虽然不懂用英语表达,但他会用他的小手触碰Kathi 的脸,加上一个小小的吻,表达自己的爱意与感激之情。不经不觉,Leon 已成为Chris 与Kathi 家庭的一份子逾一年了,Leon 与Chris 及Kathi 的三个子女相处融洽,大家一起旅行、过圣诞节、开生日会。   Leon 的身体状况,没有令Chris 与Kathi 一家人对他的爱减少,对他们而言,爱是无条件的,而Leon 的加入令他们的家庭更幸福美满。                   同样找到温暖的家生活的还有4 岁半的Cana。2018 年3 月,Cana 正式到美国与领养父母- Bryan 与Shannon,以及他们的儿子生活。   Cana 出生时身体有不同的毛病,比一般孩子需要更多的关顾以及治疗,经常需要看医生,但Bryan 与Shannon 从不介怀,只想给予Cana 最好的照顾、最大的安全感以及最窝心的爱,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回报,便是Cana 健康快乐地成长,以及Cana 的一声「Mommy」、「Daddy」。Bryan 与Shannon 笑说,虽然Cana 与儿子不是亲生兄弟姐妹,但现在亲近得像「孖生」一样。 双方能建立如此牢固的信任与牵绊,Bryan 与Shannon 表示,最重要的是对孩子坦诚,他们会坦白地与Cana 分享领养经历,好奇宝宝Cana 的提问,他们都会一一回答。待Cana 长大后,Bryan 与Shannon也会陪伴她一同回港寻根,寻找属於她生命中的经历。       钱倩君主任 保良局领养服务组   为孩子寻找一个最合适的家 社会上有部份孩子因为不同家庭问题未能得到父母妥善照顾,保良局透过领养服务安排,为孩子「寻家」,惟当中一些孩子因为年纪、健康、生父母复杂背景等问题,未能获安排本地家庭领养,便转介到海外家庭领养。保良局领养服务组主任钱倩君希望,本港社会大众可以多认识及了解待领养儿童的个别需要,开放自己的心和家庭给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们相信领养是一种祝福,我们的目标不是为家庭寻找最适合的孩子,而是为孩子寻找最适合的家庭,让领养父母和被领养孩子都能透过领养改变及祝福互相的生命。」   保良局领养服务组查询电话∶2277 8403
一封感谢卡 包含了感谢和肯定

一封感谢卡 包含了感谢和肯定

俊俊在保良局慧妍雅集幼稚园暨幼儿园毕业快将一年,这天放学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回到幼稚园探望校长和老师。「你长高了许多呢!」眼前的俊俊不只长高了,说话也成熟了不少。 忆起这三年来俊俊在幼稚园的点点滴滴,俊俊妈妈心中泛起无数感动。「我们是双职家长,每天都要上班工作,爸爸有时还要OT,好在幼稚园有提供延展服务,我们可以放心将俊俊交托给学校。」俊俊从K1开始,每天课后都会留在学校至六、七时,无奈 疫情突袭,全港学校曾一度停课数月。「疫情初期,我们的确很懊恼,毕竟家中长辈年纪大难以长时间照顾俊俊,庆幸学校灵活弹性的安排,提供托管服务,让我和爸爸可以继续上班。」   疫情停课期间,学校持续开放给有需要的学生,当时回校的学生寥寥可数。「由於学校只能提供基本的照顾,每当俊俊做好功课,就会主动帮老师担任小助手,又不时找我聊天,无论是日常课堂趣事,抑或是心事秘密等都无所不谈,使托管的时间过得充实。」成为俊俊最佳玩伴的黄老师道。 俊俊能够在疫情期间,仍然愉快度过学习旅程,妈妈最感谢校长、各位主任和老师,甚至是校务员姐姐的用心教导和照顾。「即使去年疫情期间,实体上课的日子不多,多得学校的体贴支援,深深感受到学校的关爱。看见俊俊这三年来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性格慢热的他,在学校结识了不少朋友,全赖学校活动教学,令他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而且混龄教学,令他学会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相处,每天放学回到家里总是会捉著我和爸爸分享学校趣事,又会表演唱歌跳舞,所以俊俊K3毕业时,便亲笔将所有感谢说话一字一句写在卡上,藉此向学校送上最真挚的谢意。」   这封简单的感谢卡,包含了俊俊一家对学校每一位教职员的感谢和肯定。  
专业舞蹈员-阿正

专业舞蹈员-阿正

两岁起便入住保良局家舍,生性文静怕生的俞天正阿正,起初只会静静地坐在一旁,连照顾他的家舍职员亦难留意到他。幸好,人在合适的舞台上仍是会闪闪发亮的。在家舍没有被注目的他,跳起舞来顿时变成另一个人,成为众人的焦点所在,更是保良局小朋友们的「舞王」。   阿正小时候已十分喜欢跳舞,起初会上网看影片自学,然而,单靠自学难以进步,甚至一些基本功也难以练好。幸而,小学四年级时,阿正认识到同样热爱跳舞的张姑娘。张姑娘看到了阿正的天赋,主动与阿正排舞、练习、并安排阿正参与谊亲日等局内外大大小小的表演,让阿正逐渐建立自信。   阿正的梦想是成为专业的舞蹈员,希望到舞蹈学校学习跳舞技巧,然而外出学舞对阿正而言绝不容易,因家舍外的世界既陌生又可怕,跳舞学费亦不菲,令阿正对前路感到十分迷惘。最终是张姑娘的一个问题,让阿正认清了自己的心意∶「你自己系咪想做dancer(舞蹈员)?」   其后在张姑娘和社工的协助下,阿正获得保良局儿童全人发展计划资助,到专业的舞蹈学校学习爵士舞及街舞。在阿正踏入18岁、即将离局的「最后一个谊亲日」,他在舞台上施展浑身解数,以舞蹈回馈助养人一直的支持。   阿正希望在文凭试后,到香港演艺学院进修舞蹈,朝着舞蹈员方向进发,「希望日后以舞蹈老师身份回到家舍,在上谊亲日帮忙。」  
特殊孩子妈妈的分享

特殊孩子妈妈的分享

母亲背起孩子,所担起的除了孩子重量,更有别人目光、家人想法、长辈意见、同侪压力、自我质疑、对孩子期望,那重量有时令妈妈也忘记了自己。   特殊孩子妈妈情况更甚。   五岁的梓谦有自闭倾向,梓谦妈妈在照顾孩子时像变了另一个人。 「我会乜都闹左先,好想佢快d跟上进度,好想佢快d肯听从指令。」 怒气背后,是压力,是无助,是担心。 「好想儿子由主流教育转到特殊幼儿中心,呢个系对佢最好安排,长辈却反对。喺公众地方,因为儿子唔听话,外人常时报以奇怪目光,最难听系听到人讲『你个仔系咪傻架?』令我自信心好低落。」   自闭症孩子不善表达情感,因此社交能力亦较弱。在管教上,父母很想改善,却有时适得其反,变成了压力的源头,关系的破口。   一年多前,梓谦开始在保良局曹金霖幼儿学习中心受训,梓谦妈妈亦在社工及临床心理学家的帮助下,了解如何管教特殊孩子。   中心强调建立孩子自信,鼓励梓谦做小班长;治疗师亦作出针对性介入,以梓谦喜欢的英文作切入点,开始训练。起初梓谦在上堂时仍不时有打人的行为,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后,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亦大大改进。   至於梓谦妈妈,亦在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掌握母子关系的真谛。   「我唔可以将别人标准挂喺自己儿子身上,以前嘅我,一心想儿子进步,却无理会自己都应该要进步,过份要求孩子其实系无用嘅。社工同埋临床心理学家令我了解到,我疏忽左自己做家长嘅应有态度。我好想多谢卢经理、社工马姑娘、临床心理学家吴生,喺我最困难嘅时候陪住我成长!」   曹金霖幼儿学习中心卢頴经理表示:「我好欣赏梓谦妈妈好努力去学习,亦都好重视同梓谦嘅关系。喺帮助特殊孩子嘅同时,我哋更加需要系陪伴家长去面对,因为一方面家长扮演好重要嘅角色,佢哋嘅积极参与、正面接纳小朋友嘅态度,对改善孩子情况带来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家长往往系最受压果个,我哋必须要有专业支援。」   表达能力、情绪控制的改善,令梓谦在最新一次评估只是轻度,更令梓谦妈妈感到欣慰是,他与儿子关系的改善,「儿子常时会走来叫我一齐玩车车,又要我抱抱。」当问到有什么说话想跟梓谦说,妈妈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说:「梓谦多谢你陪住我,我哋一齐努力,你嘅出现,令我知道妈妈有好多野都要学习,多谢你俾机会我学习做一个好妈妈!」   世上最难担任的岗位,就是父母,然而,却只能边做边学,梓谦妈妈回顾自己与孩子的改变,很想勉励同路人:「你开心,孩子就会开心架!所以,尽量自己开心一点,放松一点,孩子系会俾你嘅欣赏打动架!」   泪水养大孩儿,在此向每一位妈妈,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及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