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助养承传 点亮彼此

助养承传 点亮彼此

「对我嚟讲,做善事只系谂住付出,能够同呀女一齐助养,不知不觉间令我哋嘅关系更加密切,更多话题,呢啲原来系我自己都未必察觉到嘅收获。」   要坚持行善多年,谈何容易;更何况是把善行传承,影响家人及身边人?但眼前的黄太及黄小姐做到了,二人一起助养儿童,转眼已是二十载。她们的善行持续多年,宛如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以孕育生命为己任。   除了想做善事,黄太二十年前参加助养计划时,也希望透过此计划教育子女一颗乐於助人的心,因此她决定带同子女一起探望受助儿童。「当时期望受助儿童同我嘅仔女能够互相陪伴,亦希望仔女知道小朋友各有唔同嘅成长背景同历程。」起初,当时就读初中的女儿只是以陪伴的角色与妈妈一起探望助养儿童;渐渐地,就读邻近中学的黄小姐放学后有时会主动到局内探望,亦愈发享受与小朋友相处的时光,因而在一年后也加入助养行列,并且维持至今。这种「亲子助养」的概念令母女二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她们经常互相分享助养小朋友的近况,在访问期间,她们更是三句不离助养儿童。「对我嚟讲,行善只喺谂住付出,并唔会期望有回报,但系能够鼓励呀女一齐加入助养,帮到有需要嘅小朋友之余,我同呀女嘅关系都拉近咗,系最意外嘅得著。」原来这一颗在黄太心内种下的种子,也悄悄在女儿心里萌芽。   辗转廿年,两人曾经助养多位小朋友,至今仍然助养的有小慧。小慧今年13岁,黄太及黄小姐在她5岁时开始助养,至今已有八年时光,亦是二人助养时间最长的儿童。黄小姐指,她们的关系十分亲密,她透露,小慧每次知道她来探访都会表现得很兴奋,有时候黄小姐有事不能应约,小慧也会有点失望,皆因小慧一直暗自期待及珍惜她们相见的时间。小慧在访问中比较沉默寡言,但在与黄小姐相处时就如另一人般滔滔不绝地分享,笑容经常挂在面上,问及小慧,她想了又想,最后以「无秘密」形容自己与黄小姐的关系。   河流连绵不断,川流不息,就好比黄太及黄小姐,坚持行善多年,这份心意由女儿传承下去。黄小姐从一开始只是单纯地跟随母亲到局内探望小朋友,到与母亲一同助养,加深亲子关系。亲子助养令黄太及黄小姐能够在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之余,同时促进两人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及融洽。「而家谂返起,会庆幸妈妈当初带我到保良局探望小朋友,亦都会明白佢当时心入面想我一齐助养嘅心意。」   诚邀你与家人一起助养,体会这份彼此点亮生命的助养情。
「我同仔仔讲,人生无咁顺⋯⋯但系都要坚持落去,虽然有波折,但总会过去。」

「我同仔仔讲,人生无咁顺⋯⋯但系都要坚持落去,虽然有波折,但总会过去。」

每日在菜档做兼职、接子放学,母子两人携手回家,吃一顿家常便饭,是申丽平(阿平)最简单的幸福。不过,儿子耀扬约在半年前,右脚股骨突然移位,需要套上支架长期卧床。 相依为命的两母子生活大乱,10 岁大的儿子顿成婴儿,洗澡、如厕都要照顾;阿平难以离家工作,柴、米、油、盐、房租等金钱压力涌至,她都会偷偷躲起来哭。但擦干眼泪后,就继续上路,四出寻求帮助。她说:「做阿妈系咁㗎啦,坚持!如果唔系我个仔点算!」 五年级的耀扬与其他小孩无异,好玩好动,最爱打篮球。去年11 月,耀扬右脚膝盖疼痛,阿平起初以为只是儿子太好动致肌肉酸痛,带他去看铁打。但他其后膝盖肿胀,无法走路,一到急症室就要立即留院。原来儿子患上罕见儿童疾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erthesDisease);阿平忆述,当时已心知不妙,「医生话佢右边股骨移位,仲有骨枯,要做大手术」。   担心儿子未必能承受手术,阿平一边听医生解释,已一边泪流满脸。可幸是,手术前仍有一线转机,假若耀扬带上支架后,稳定到股骨位置,能够靠骨头增生,移正股骨,未必需要做手术。为了让儿子有机会逃过手术,阿平将耀扬接回家照顾。塑胶制支架套著耀扬的腰部至大腿,转身都有难度,更莫说要自理。阿平说:「真系当佢BB 咁,抱佢起身,推佢冲凉、去厕所。」   原在菜档的兼职因而放弃,阿平已是「手停口停」,房租限期将至,本坚持自力更生的她要申请综缓,每次到元朗市中心交文件,都不能留下耀扬一人在家,只好推著儿子上轮椅,挤上轻铁綫,其间更要担心耀扬的右脚受碰撞而移位。四周的压力令阿平难以入睡,亦常常流泪,但为免影响儿子心情,亦只得偷偷地哭。   综缓审批期需时,其间阿平四处打探不同的经济缓助,最终认识到保良局辖下,服务元朗和天水围区的「天朗膳粮坊」的短期食物援助计划。阿平说,一致电已有即时回应,社工得悉她不便外出,就派人家访,「一见到吴姑娘已唔识讲嘢⋯⋯ 觉得好温暖」。   食物援助最长为期8 星期,派发干粮如米、面、饼干、超级市场现金券等。计划因应阿平特别需要,提供上门派餐服务。一包饼干已令耀扬很高兴,阿平说,儿子拿著饼干不放呢。   透过食物援助计划,阿平渡过了综缓审批期,儿子卧床半年后,情况已大大改善,可望未来可拆除支架。耀扬学业因病而暂停,他时有担心,但阿平勉励他,照顾好身体,不怕没将来,「我同仔仔讲,人生无咁顺⋯⋯ 但系都要坚持落去,虽然有波折,但总会过去。」 天朗膳粮坊 查询电话∶ 2658 1511
感谢.信 让自闭学员接通爱的世界

感谢.信 让自闭学员接通爱的世界

今日的轩源妈妈(林太,长椅左),在保良局郑翼之中心与斌Sir(陈衍斌助理经理)、洪姑娘(洪婉蓉社工)谈笑缅怀。林太信中「进步良多」四字承载著的,就是足足二十年的汗水眼泪、起承转合。   自闭症是一道隔阂,分隔了轩源的内心与外在世界,拦阻彼此的感受交流。随著轩源踏入青春期,内心涌动情绪急欲表达,就接连出现推倒电视、拍打他人的发泄攻击行为。轩源的突发行为与日俱增,父母疲於奔命,也无可避免影响到专注备试的兄长,转移暂宿就成为无可避免的选择。   「我将轩源带到这世界,却不能给予他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关爱,作为母亲,这是一辈子的愧疚。」   林太曾经如此感受,如此写下。洪姑娘与斌Sir都记得,经历三年医院精神病房生活,初转至郑翼之中心的轩源也有著推人扯发等攻击行为,情绪阴晴不定。但当轩源初见宽敞的课室设施、花园环境,职员与年纪相仿的同侪……这些前所未见的事物令他心生好奇,在中心同事的教育照顾下,轩源的表现亦开始渐见稳定。   今日的轩源,偶尔也会有脾气与突发行为,但只要中心同事介入导引,不久就能平复冷静。轩源沟通能力的进步与当初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从一开始封闭自我於内心世界,斌Sir就回想轩源有一次提起纸笔主动抄写汽水机上「Orange」字样,见证他对外界渐生好奇;今天轩源会离开房间踏足客厅,主动与同学一同看电视剧集,甚至成了Hotcha、糖妹的忠心粉丝;而最令洪姑娘欣喜的,莫过於轩源今日更懂得照顾他人,投入集体活动,甚至有同学会唤他作「阿哥」。   「虽然他不善表达,但也一样有喜怒哀乐,教导轩源不重在经验,请待他以真,相信轩源会感受到的。」   今日林太与家人都会定期探访轩源,回想过往一同生活的片段,她十分清楚:「轩源虽不擅表达,但内心是很爱锡我们的。」往日轩源一听到嫲嫲的脚步声就会跑来拥抱:现今每周一次的探访环节,他依然表现出满心雀跃期待。   手握感谢信,林太与斌Sir、洪姑娘再次感谢彼此的耐心、努力与信任。或者轩源未必能够将「爱」与「多谢」宣之於口,他的步伐,他的笑颜,未必需要事事说白,看见轩源的生命改变,他们已经心有答案。  
研发痛风新疗法与「吸金」细菌

研发痛风新疗法与「吸金」细菌

菠菜、三文鱼、虾等等食物,是痛风症病人要「拒诸门外」的诱惑,否则进食后令体内尿酸过高,只能靠打针或服药治疗,但有一定风险及副作用。 保良局罗氏基金中学多位学生与其他学校组成联合队伍,研究出痛风症治疗新方法,於「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中击败了多间本港及世界知名大学,成为其中一间获得金奖的学校,是首次有香港中学队伍获得此殊荣。   人体难以自行排走尿酸,尿酸浓度过高会形成晶体,令关节肿大和疼痛。研究团队中有学生的亲友因有痛风问题,故开始此项研究。经研究各类文献及进行实验,团队发现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大量复制经基因改造的消化酶,再抽取此消化酶并注射进另一可食用益生菌,痛风患者进食后消化酶可协助排走尿酸,亦无副作用。团队期望未来,可朝药物制作方向研究。 另外,保良局何荫棠中学与其他学校组成的联校队伍「Hong Kong JSS」亦在今次iGEM 中获得金奖。同学们发现香港地少人多,「鱼菜共生」耕种方法近年越受欢迎,但经常出现重金属累积超标的问题。研究队伍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将其变成能吸附重金属的生物,他们让大肠杆菌的金属硫蛋白过度表达(over-expression),及将排走重金属的运输蛋白(cusF)基因敲除,令大肠杆菌吸 收重金属能力大增,从而首创出细菌过滤器「B-CAD」,并於实验证明细菌过滤器能以低成本减低鱼菜共生系统中的重金属水平。
爱心律师助养12名儿童:希望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爱心律师助养12名儿童:希望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每周六朝早,黄律师都会抽时间到本局探访儿童,跟小朋友玩耍、互动,更会为他们准备零食,「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在读书、工作、家庭各方面都很顺利,因此希望能回馈社会,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黄律师跟本局住宿儿童的缘份,始于2019年。当初,她从香港律师会的一则会员通讯中,得知道有探访保良局、跟儿童互动的活动。而在那次活动中,保良局识员让她了解到局内的设施、活动和助养计划的详情。黄律师认为计划很有意义,于是便决定成为助养人,希望让小朋友的住宿环境得以改善之馀,亦可为他们提供参与不同课外活动的机会。   黄律师期后经过助养人培训,便可正式开始探访助养孩子,而中途虽然经历了疫情肆虐,使探访活动一再延期,但却无阻黄律师的善心。她表示,自己很享受每次探访的时光,每每全情投入跟小朋友互动,「小朋友锺意玩甚麽便一起玩甚麽、到花园玩也可」。而她亦会把每位小朋友的爱好、性格,以及跟他们的回忆一一记录,方便下次探访时能够更驾轻就熟。   「记得有次我第一次探访一名小朋友,他竟问我可否抱他。」奈何因探访规则所规限,助养人不能跟小朋友有太亲密的接触,黄律师未能给他一个拥抱。不过,那次的经历却令黄律师感慨良多,令她感觉到其实小朋友很需要别人的爱与关怀。   爱心满满的黄律师,希望能够接触和探访更加多的小朋友,并为他们带来欢乐。于是,她决定「加仔」,由当初助养5名儿童,到现在一共成为了12名儿童的助养人,「希望至少在短短一小时的探访时间里,小朋友能够玩得开心,在家舍的日常中找到不一样的时光;也希望让他们感受到其实在社会上,也会有很多关心、关爱他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