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愛

為自己而跑

為自己而跑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自2017-2018 年度開始推行Poma Run 計劃,鼓勵師生每週四放學後一起街跑,藉運動推廣「正向教育」。學生莊騏駿(阿駿)自小性格文靜,一直對運動缺乏興趣,升中後參加了Poma Run 計劃,才讓他真正「動」起來:「當時全級同學及相識的朋友都參加,所以就跟大家一起玩。」就這樣踏出第一步。   為挑戰而跑 「街跑」聽起來輕鬆,其實要求不低:路程從學校籃球場跑出大街,最少要完成一至兩公里,對沒有運動習慣的阿駿來說,實在有點吃力:「記得有一次太陽很曬,那時步速還未穩定,又熱又累,眼見其他同學已經跑遠,當時有點絕望,幾乎要放棄了。」幸好他做了另一個決定,「但我仍然渴望下次可以跑得更遠,所以必須完成這一次鍛鍊,最後我沒放棄,一直跑到終點。」那一次堅持,成為了阿駿成長的起點。   在教練的指導和老師的鼓勵下,加上恆常的鍛鍊,阿駿從只能跑完一圈,到現在已可完成全程三圈,即大約三公里。一年後,他更獲得全年個人參與獎第二名,「以前我對做運動沒信心,自從取得銀牌後,我認為我可以做到!」真正收穫的,遠遠超過一面獎牌—— 如今阿駿更加入了柔力球表演隊,連帶讀書的心態也更積極,難怪他不忘初衷,「之後我會繼續參加 PomaRun,想獲得更多獎牌和增強運動能力。」那就繼續跑下去吧!
愛心律師助養12名兒童:希望將幸福和溫暖帶給小朋友

愛心律師助養12名兒童:希望將幸福和溫暖帶給小朋友

每周六朝早,黃律師都會抽時間到本局探訪兒童,跟小朋友玩耍、互動,更會為他們準備零食,「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在讀書、工作、家庭各方面都很順利,因此希望能回饋社會,將幸福和溫暖帶給小朋友!」   黃律師跟本局住宿兒童的緣份,始於2019年。當初,她從香港律師會的一則會員通訊中,得知道有探訪保良局、跟兒童互動的活動。而在那次活動中,保良局識員讓她了解到局內的設施、活動和助養計劃的詳情。黃律師認為計劃很有意義,於是便決定成為助養人,希望讓小朋友的住宿環境得以改善之餘,亦可為他們提供參與不同課外活動的機會。   黃律師期後經過助養人培訓,便可正式開始探訪助養孩子,而中途雖然經歷了疫情肆虐,使探訪活動一再延期,但卻無阻黃律師的善心。她表示,自己很享受每次探訪的時光,每每全情投入跟小朋友互動,「小朋友鍾意玩甚麼便一起玩甚麼、到花園玩也可」。而她亦會把每位小朋友的愛好、性格,以及跟他們的回憶一一記錄,方便下次探訪時能夠更駕輕就熟。   「記得有次我第一次探訪一名小朋友,他竟問我可否抱他。」奈何因探訪規則所規限,助養人不能跟小朋友有太親密的接觸,黃律師未能給他一個擁抱。不過,那次的經歷卻令黃律師感慨良多,令她感覺到其實小朋友很需要別人的愛與關懷。   愛心滿滿的黃律師,希望能夠接觸和探訪更加多的小朋友,並為他們帶來歡樂。於是,她決定「加仔」,由當初助養5名兒童,到現在一共成為了12名兒童的助養人,「希望至少在短短一小時的探訪時間裡,小朋友能夠玩得開心,在家舍的日常中找到不一樣的時光;也希望讓他們感受到其實在社會上,也會有很多關心、關愛他們的人。」
物理治療師陪伴殘疾人士走上藝術家的路

物理治療師陪伴殘疾人士走上藝術家的路

高韻雯(KoKo)在9個月大的時候,因發燒而患上大腦麻痺症,自此嚴重影響其身體協調和語言能力,需要長期坐輪椅,但無損她對藝術的熱誠。Koko花了許多時間和毅力執起畫筆,透過畫作與世界連接,成立屬於自己的畫廊,更當上了香港展能藝術家。   KoKo自小已很喜歡拿各種顏料來玩,十多年前才正式跟隨老師學畫畫,從此就沉醉在繪畫世界。KoKo的畫畫過程,一點都不容易,因為她的肌肉張力異常,四肢間中出現不協調和痙攣,以致影響活動能力,於是她便從較易控制的塑膠彩學起。她每天用上許多時間和毅力握著手上的畫筆,開始在畫布上畫畫的日子,表達心裡面的情感和意念,讓她的「生命畫布」增添豐富的色彩。   保良局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物理治療師左棟樑(Alex)分享,「其實畫畫的動作非常複雜,需要大小肌肉的協調,Koko的手指和手腕的關節僵硬,容易脫臼,需要持續接受物理治療,故我們會定期上門為她進行拉筋訓練,希望減少關節攣縮,維持其四肢活動能力,助她繼續拿起畫筆。」   即使Koko四肢嚴重攣縮,其身體的限制沒有阻礙Koko對藝術創作的渴求。「每一次訓練,KoKo都總是面帶微笑,即使有時身體狀況不佳,手部的肌肉和筋鍵特別繃緊,她都會樂觀地嘗試和練習,只因這是她與世界連接的重要媒介之一。記得剛認識Koko時,由於她難以用語言表達,所以每次訓練時只能作簡單交流或是透過照顧者了解她的感受,後來我就從她的畫作打開話匣子,從中也能了解她的內心世界和想法。」   KoKo喜歡創作各類型畫作,家中亦擺放了不少作品。在這十多年來的藝術創作路上,她成為了香港展能藝術家,更成立屬於自己的「思情畫意畫廊」,希望帶出「畫畫人及看畫人要用心思考畫」的意思。KoKo又將畫畫心路歷程和作品結集成書,藉此告訴大家,即使遇上任何問題也不用害怕,只要肯堅持,總有解決的辦法,正如書中所言:「一幅畫布,既是張白布,同時也是個有待發現、有待創造的新世界。畫布是她與世界溝通的重要媒介之一,也是記錄生活上喜怒哀樂的寒暑表。」
護士媽媽辭工貼身照顧特殊需要兒子

護士媽媽辭工貼身照顧特殊需要兒子

       懷胎十月,感受著一下一下的胎動,姚女士與所有準媽媽一樣,都期待著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來臨。可是,在只有懷孕26週的時候,嵐嵐便急不及待要出世了。由於嵐嵐屬於極早產的嬰兒,許多器官還未發育完全,因此出生後需要長期住院及24小時佩戴呼吸機來輔助呼吸。          嵐嵐在過去六年需要經常進出醫院接受治療。他的喉嚨有一條連接呼吸機的喉管來維持生命,沒有這條喉管他會有生命危險;姚女士需要一直提着他的呼吸機並守護著他。正因為這樣,她不得不辭去原本的護士工作去照顧嵐嵐。可是,嵐嵐高昂的醫護費用和全家的經濟重擔,全都落在嵐嵐爸爸身上,一家的生活難免捉襟見肘。     保良局曹金霖幼兒學習中心的專業團隊在幫嵐嵐進行大肌肉訓練            幸好他們接觸到保良局曹金霖幼兒學習中心—特殊幼兒中心服務。中心專業團隊了解嵐嵐和其家人的情況後,便安排了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特殊幼兒工作員及社工提供支援。嵐嵐剛開始訓練時言語、大肌肉、進食方面都落後於其他同齡小朋友;經過三年多的訓練後,現在嵐嵐已能進食粥類食物,更可以自行如廁,說話和走路也大有進步。          姚女士很感激中心團隊的照顧,她直言這種照顧是一支強心針,讓她知道怎樣去面對困難,「因為如果連我也沒有勇氣堅持下去,以後嵐嵐還可以依靠誰?」嵐嵐一家的路雖不易行,但保良局會繼續作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和其家人的強大後盾。          保良局透過本局資源及善長的捐款支持,讓有經濟困難的孩子可以獲得適切而全面的訓練服務,守護孩子成長,全面支援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