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愛

一頓簡單的營養熱餐  緩解長者的經濟壓力

一頓簡單的營養熱餐 緩解長者的經濟壓力

76歲的謝婆婆自丈夫十多年前去世後,一直與50多歲女兒相依為命。謝婆婆長期受到眼疾影響,左眼近乎失明,而且右耳失聰,左耳聽力亦漸漸退化,生活上早已面對許多困難。然而,謝婆婆的女兒三年前更不幸患上急性中風,導致右邊上肢無力,穿衣、洗澡等基本生活自理等都需要謝女士協助。由於女兒突然患上惡疾,無法工作,家中經濟頓時失去依靠,每月只能靠高齡津貼及微薄的積蓄來應付生活開支。   照顧中風病患者是漫漫長路,謝婆婆每天都付出時間、體力、精神,身心承受著莫大壓力。為了讓女兒盡快康復,謝婆婆堅持每天都會到家附近的街市購買新鮮食材,但她坦言感到心力交瘁。畢竟謝婆婆年紀大行動不便,又擔心前往人多聚集的地方會增加染疫風險,心情難免感到焦慮不安。加上受到疫情影響,日常生活又需要額外添置防疫物資,如口罩、消毒酒精、清潔用品等,令經濟拮据的謝婆婆百上加斤。   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中心社工得知謝婆婆的情況後,立即為其申請「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兩母女可享用免費的營養熱餐,頓時為二人解決燃眉之急。除了減輕謝婆婆的經濟負擔外,還因省卻外出購買食材及煮食時間,換來片刻休息時間之餘,亦可有更多時間陪伴女兒一起走過康復之路。   捐款支持    
不止果腹  還能溫暖人心

不止果腹 還能溫暖人心

83歲的劉伯伯與71歲的太太同住觀塘區,主要靠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生活。二人皆患有長期病患,劉伯伯患有嚴重糖尿病,每天都需要自行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惜胰島素並不屬於醫療豁免藥物內,故每月僅有的津貼大部分都用來買藥,經濟壓力沉重,已無力再負擔糧食和日用品,平日清菜加粉麵就當一餐,談不上什麼營養。   劉婆婆則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雙眼又因為黃斑點病變和青光眼,現時只餘下2、3成視力,不久前更發現身體出現如雞蛋大小的腫瘤。婆婆受盡病魔煎熬,情緒低落,又擔心受到病毒感染,令抑鬱症加劇了許多。 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地區中心同事有見劉伯伯夫婦的需要,便貼心送上防疫物資、寄上餐飲劵,又不時致電慰問婆婆,提供情緒和生活上支援。當婆婆得悉保良局推出「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可以與丈夫一起享用營養熱餐,她十分感激,「感謝保良局一直以來的關顧,在疫情初期送上防疫用品,又提供食物援助,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深深感受到人間溫暖。」 原來簡單的一句窩心問候、一份看似微不足道的熱餐,對於劉伯伯夫婦來說,意義重大。 保良局邀請您在這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支持「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捐款HK$350即可為一名低收入、失業或其他有需要家庭提供為期一周的食物券/熱餐,你的捐款亦可讓本局推行其他多方位支援項目,靈活變通與他們同行。 疫情對經濟民生產生沉重壓力,對基層家庭的影響尤大,希望各位繼續伸出援手,與弱勢社群共跨逆境。
你在,月便圓

你在,月便圓

患有腦退化症的長者,若然給他選擇,最後一點記憶留給誰,大概每個人也會留給相依大半生的另一半。   馮伯伯也不例外,80多歲的他患有腦退化症,記憶日漸褪色的他,唯有太太馮婆婆是他腦海最亮麗的色彩。馮婆婆每日到院舍探望,馮伯伯吃飯也會吃得更好,有一次馮婆婆感冒來不了安養院,馮伯伯就不斷地嚷著:「老婆呢?老婆呢?打電話俾我老婆啦!」   因著這份牽掛,也因著對丈夫的愛,馮婆婆風雨不改,每天也來到安養院,為伯伯預備水果,然後一口又一口的餵到伯伯咀裡。同樣的動作,每天重複,大概這就是細水長流。   60年前的那個月圓,他們相識。結婚那天攝影師的出錯,所有婚照都沒了,當天的遺憾,成為了兩人今天回想時的笑話。在馮太心目中,照片已不重要,回憶已牢牢刻在腦裡,她最緊張的,是馮伯伯的身體,每當她聽到護理員跟她說: 「醒常今日好叻呀,全份午餐都食晒!」她就會眉開眼笑:「好呀好呀,亞婆開心晒。」   問馮婆婆最開心的事,她重複的說:「感謝保良局的悉心照顧,讓他入住後可以移走胃喉,可以吃飯。」馮婆婆最記掛的,是想馮伯伯吃得好。   這對可愛的老夫妻,讓小編見證什麼是細水長流,什麼是承諾。婚照沒了,當天那「無論疾病、貧苦‧‧‧‧‧‧」的結婚誓言,今天仍然持守著。   祝福馮伯伯及馮婆婆,人月兩團圓,繼續美滿幸福,吃得好,生活安好。   鳴謝:保良局黃竹坑安養院
創造共融空間︰保良蜜蜜買市集

創造共融空間︰保良蜜蜜買市集

「歡迎光臨!埋嚟睇下,依到係保良蜜蜜送市集,拎本小冊子睇下呀!」踏入市集,立即迎來一句充滿朝氣的聲音。店員佩茹熟練又熱情地遞上小冊子,還不忘介紹市集的熱門產品!   佩茹是康復學員,在今次市集擔任店務員,負責招呼客人和介紹產品。問及佩茹的上班感受,她興奮地說︰「返咗一個星期工啦,好開心呀!學到好多嘢。」服務經理在佩茹身旁,跟我解釋舉辦今次市集的目的︰「今次市集搵嚟唔同學員擔任店務員,希望可以幫佢地累積工作經驗,日後走出社會容易D搵到工作。」   這次市集以共融為題,除了有學員外,還有不少青年創業者「擺檔」。「今次市集我認識到好多學員,了解到佢哋個別嘅喜好,可以調配一啲個人化嘅香水比佢哋。」Ming是一間手作香水店老闆,通過〈創業經理人〉計劃參加市集,他指市集不止可以幫到他托展業務,還可以了解更多客人需要,豐富品牌款式。   除了「攤檔」之外,市集亦設有工作坊,由青年創業者擔任導師,開幕當日更有不少學員參加工作坊。導師Cath認為現時社會缺乏共融空間,大眾難以接觸學員,而今次市集是一個難得平台,可以互相了解交流。「當接觸到學員,就會發現大家其實都一樣。喺工作坊,大家都一樣鍾意手工藝,大家都一齊努力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