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ff Sharing

Donate Now!

Sharing Love

(Chinese Only)實現長者心願 陪伴度過生命最後一程

(Chinese Only)實現長者心願 陪伴度過生命最後一程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過程,當生命步向終點,身體或會受病痛折磨,更會影響心理狀況。安寧服務的目的是為晚期患者減輕身體上的痛苦和緩解不適的症狀,同時減少他們到醫院的頻繁往返以及恐懼感,讓他們有選擇並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 林伯伯(化名)年近八旬,近年入住保良局樂安居,接受安寧服務。賴美暖姑娘是照顧林伯伯的護士之一,她笑說︰「林伯伯對待我哋好似對待孫仔同新抱咁㗎,而且佢份人好和藹可親,我哋都當佢爺爺一樣。」賴姑娘指晚晴病人特別害怕孤獨,因此除了恆常照顧,她在閒暇時還會和林伯伯聊天談心,尤其二人是同鄉,說起話上來特別投機。「平時同阿爺除咗會聊下家鄉事之外,都會傾下『子女經』。好記得有次我講起照顧仔女嘅煩惱,阿爺講咗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點醒咗我。」⁣ ⁣ 後來,林伯伯透露想在酒樓舉辦一場盛大的生日會,邀請親友參加,院舍上下便立刻開始籌備。然而,好景不常,林伯伯的身體狀況突然轉差,賴姑娘與其他同事商討下,決定先在院舍為林伯伯舉辦一場小型生日會。「雖然生日會地點唔同咗,但勝在人齊,家人同職員可以一齊同阿爺唱生日歌﹑食長壽麵。當阿爺見到咁多人同佢慶祝生日,佢成個人都即刻精神返哂。」儘管生日會已經舉辦了,但院舍的同事們仍然不忘林伯伯想在酒樓舉辦生日宴的願望。「阿爺唔方便再四圍去,所以我哋打算將日間中心裝飾成酒樓,再由酒樓運食物過嚟,希望可以滿足到佢嘅心願。」⁣ ⁣ 不論是林伯伯的情況,或是多年的工作都令賴姑娘對生死有更深的體會︰「要珍惜光陰,珍惜眼前人,希望我每日嘅工作可以為院友提供多一份溫暖。」⁣ ⁣
記住每一個面孔 守護每一段緣份(Chinese Only)

記住每一個面孔 守護每一段緣份(Chinese Only)

(Chinese Only) 崗亭裡有冷氣、有座位,他卻總是走出來。在保良局總部進出的人,不論男女老幼,都獲門警盧俊文(Michael)熱切歡迎。早、中、夜更的忙碌工作,都沒能框住他的熱情;上班前後,Michael每星期好幾天都在總部擔任義工,協助照料幼童。看守總部是職責,守護孩子是他的初心。   不一樣的警衛工作 6年前打算開展半退休生活的Michael,在朋友介紹下成為保良局門警團隊一員。原以為當門警尚算輕鬆的他,入職後才發現這份工作不簡單。保良局總部除了辦公室,還有向公眾開放的歷史博物館、上下課時間甚為繁忙的幼稚園、安頓孩子的家舍和嬰兒組。既要應付出入車輛的安排,亦要留意學童安全;要小心核實進出人士身份,亦要歡迎公眾參觀博物館。 「阿女,返嚟喇?」面對每日以千計的人流,除了隨機應變,最穩紮穩打的方法就是認住常見的面孔。不論同事、老師、家長、小朋友,Michael總會逐一打招呼,情況許可更會寒暄一番。新同事入職,他亦會主動認識,「喺個腦入面登記佢個樣」。   總有享受的理由:「見到小朋友就開心」 令人訝異的除了Michael的記憶力,還有他敏銳的觀察力。哪些小朋友喜歡在水池看蝌蚪,哪幾個孩子升上小學後變得牙尖嘴利,他都一清二楚。大概因為察覺到Michael的細心和愛心,在保良局工作約兩年後,社工便介紹他成為義工。享受與小朋友相處的Michael當然一口答應。   起初Michael只是在活動前後佈置還原場地,後來便正式登記成為嬰兒組義工,協助照顧家庭有困難的幼童。為手抱嬰兒餵奶、與蹣跚學步的幼童玩耍、節日帶孩子外出遊玩,無論所照顧的小朋友是哪個年齡、哪種個性,Michael都甘之如飴。「返完日更,4點鐘就啱啱好去餵飯仔!」工作9小時後,一想起與小朋友見面,Michael就不覺疲累。   嬰兒組的孩子由初生至3歲不等,因家庭困難經社會福利署轉介送到保良局。當家庭環境好轉,小朋友便可以回家,與原生家庭重聚。相處了一段時間,突然不再見到某個孩子,Michael也曾感到失落:「每個小朋友情況都唔同,到佢哋可以返屋企嘅時候,真係會戥佢哋開心,但係又難捨難離。」   人來人往,每一段都是緣份 6年間,Michael見證了不少家舍孩子長大成人;已離開家舍的,卻總有回來的人,有的當義工,有的成為社工。看見孩子回饋照顧他們的機構,Michael份外欣慰。相信相識就是緣份的他,在崗亭內外留意着來往的每個人,目光不止於責任,更在對每個人的關心。
(Chinese Only)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 長者的貼心管家

(Chinese Only)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 長者的貼心管家

為長者送飯、清潔家居、協助洗澡、剪頭髮、量血壓、陪診……這些全部都是保良局安老服務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團隊每天的工作,每件事單獨看來都似是微不足道,但這些點點滴滴,全都是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他們可愉快地在熟悉的社區居家安老的重要一環。   劉婉玲任職保良局葵青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照顧員已有10年,這天她到一個雙老家庭—韓伯伯和黃婆婆家中服務,除了協助長者量體溫、量血壓、做健體運動、洗澡外,亦和兩老一起閒話家常︰「我教婆婆用手機睇鄭少秋、用Whatsapp,婆婆教我煮餸。」   劉婉玲坦言,作照顧員最重要的是耐心,真誠關顧長者,才可慢慢與長者由互不認識發展至互相信任。長者的一個微笑、家人的一個道謝,都是婉玲工作中滿足感的來源。   保良局葵青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主任徐家健表示,本港社會人口老化,10年後將有1/3人口是長者,故保良局一直推出各項家居照顧服務,讓長者可以在熟悉的社區環境安享晚年,「我們整個團隊有不同專職同事,包括護士、物理治療師、社工、照顧員等等,一方面好像長者的管家,為他們送飯、購買日用品、清潔家居;另一方面又是長者的健康顧問,每日留意他們健康、提醒他們食藥,需要時陪伴他們覆診等等;亦更加像長者的朋友,不單是提供服務,更重要是陪伴同關心長者,跟他們一起在社區同行。」
聖誕溫情餐 家舍廚師煮出愛的味道 (Chinese Only)

聖誕溫情餐 家舍廚師煮出愛的味道 (Chinese Only)

(Chinese Only)當人人在慶祝聖誕佳節時,誰又會想起那留守於廚房,默默為大家預備聖誕大餐的幕後大廚?保良局家舍助理廚師植東雲(雲姐)任職32年,每日為總局家舍超過300名的兒童及青少年預備飯菜。10年前起,家舍開始舉辦聖誕聯歡晚會,她便一直負責預備派對上的食物。咖哩魚蛋、啫喱糖、紅豆糕、炸雞翼等,全都是雲姐的拿手菜式。她與其他家舍廚師一同默默地為小朋友預備食物,讓他們在晚會愉快享用。   要準備豐富的聖誕大餐,一點也不容易,早於晚會前一天,雲姐便已開始準備工作。入廚經驗豐富的雲姐,炸雞翼時更只需要目測,便可知雞翼生熟程度。色彩繽紛的啫喱糖,更是家舍孩童的至愛,每次見到五彩繽紛的啫喱糖上桌,便已興奮大叫,傳來一陣陣的「嘩嘩聲」。   晚會當日,雲姐需事先預備好食物才有空到場觀賞小朋友表演,感受聖誕氣氛。但表演一完,她又要馬上走回大廚房,將已準備好的食物端出來供大家享用。   雲姐笑言每次看到孩子吃光所有食物,跟她嚷着「阿姐呢個好食,我要多啲」,以及他們天真爛漫的笑容,是她工作的動力。   雲姐本來已於去年退休,但很快又再度「回巢」,出任助理廚師,她表示「我不捨得家舍的小朋友,30年來一直見證他們成長,我覺得好開心,所以想一直繼續在此工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