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員工故事分享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愛

「玩」盡時代挑戰:康樂職人的回憶與願景

「玩」盡時代挑戰:康樂職人的回憶與願景

自1995年畢業起投身保良局賽馬會北潭涌康樂營,2016年再轉職至保良局賽馬會大棠渡假村,作為助理營經理(活動)陳淑媚(Rosita)至今的整個職業生涯,就奉獻在保良局的康樂服務中。   山環水抱、綠意盎然、樂而忘返、笑聲處處……這些大抵也是人們對營地的印象;「應接不暇」、「與時並進」,就是Rosita對營地工作的形容。   「我聘請新同事的標準很簡單,『不懂』是沒關係的,最重要是『喜歡玩』。」   所謂的「玩」,底蘊正是對康樂活動的敬業,更是無限的熱情與衝勁。偌大的營地,每日也有大大小小事情安排打點,營友的需要更是千變萬化。縱然日常舉目皆見優美環境,又時刻置身遊樂活動,更是要讓營友賓至如歸、好好享受——以人為本,終究才是營地工作的本質。   學校、團體、企業機構固然是至今不變的常客「基本盤」,營地的定義,有時也超越職員的想像。Rosita回憶,早年本地樂壇興盛時,歌手的粉絲俱樂部不時組團入營,舉辦活動共聚,甚至劉德華、張學友等歌星都會親身入營與歌迷見面,儼如巨星表演現場,當年場面的興奮狂熱,至今她仍歷歷在目。   隱於青山綠野的營地,又是否出塵脫俗的世外桃源?在不同的非常時期當中,營地一直也受到影響,更不時要擔當重任。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張之時,北營固然曾一度徵用作隔離觀察設施,早在2003年的沙士疫情,當年亦讓醫護人員暫居營地。營地既是遊人的樂土,也是非常時期中的庇護之地。   疫情席捲至今,康樂服務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到抗疫最緊張之時更須全面停運,到稍微逐步放鬆限制,Rosita與同事就時刻留意,靈活應變,不斷注入各種巧思見招拆招。   面對人數設限,她與同事當時想出「二人野餐」;室內設施需要停運,就再將遊樂重點重置到戶外,因而首創汽車露營;學校機構暫停組織宿營,營地同事就施展逆向思維,踏出營地山野入校推廣,帶團率領同學一同行山「小出走」。   新常態下,市民難再出國旅行,催生出本地遊的新趨勢,不少人更重新發現香港郊野的美與樂趣,各式水陸戶外運動更成炙手可熱的新潮流,本身正是外向、「山系」的Rosita,就見證同事乘著熱潮引入更多新穎的戶外與水上活動,由以往的水上單車、獨木舟,進化出平板賽艇工作坊甚至比賽等精彩新猷,為營友送上更多新體驗。   從疫情中,生活與旅遊都被重新定義,「很多人也重新發現原來香港的活動是如此多彩、如此的美。」至於未來營地的發展,Rosita就參考國際渡假村品牌,囊括旅遊套票、甚至興趣課程的「精緻全包」形式,期望未來的營地服務,朝向一家大小同得其樂,一次滿足住食交通、遊樂體驗多元需要。   這片願景,正因疫情衍生的變化開始,對熱愛戶外活動的「康樂職人」而言,眼下是限制與挑戰的千山萬水,腦裡浮現出的卻是無限機遇的新天新地。
實現長者心願 陪伴度過生命最後一程

實現長者心願 陪伴度過生命最後一程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過程,當生命步向終點,身體或會受病痛折磨,更會影響心理狀況。安寧服務的目的是為晚期患者減輕身體上的痛苦和緩解不適的症狀,同時減少他們到醫院的頻繁往返以及恐懼感,讓他們有選擇並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 林伯伯(化名)年近八旬,近年入住保良局樂安居,接受安寧服務。賴美暖姑娘是照顧林伯伯的護士之一,她笑說︰「林伯伯對待我哋好似對待孫仔同新抱咁㗎,而且佢份人好和藹可親,我哋都當佢爺爺一樣。」賴姑娘指晚晴病人特別害怕孤獨,因此除了恆常照顧,她在閒暇時還會和林伯伯聊天談心,尤其二人是同鄉,說起話上來特別投機。「平時同阿爺除咗會聊下家鄉事之外,都會傾下『子女經』。好記得有次我講起照顧仔女嘅煩惱,阿爺講咗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點醒咗我。」⁣ ⁣ 後來,林伯伯透露想在酒樓舉辦一場盛大的生日會,邀請親友參加,院舍上下便立刻開始籌備。然而,好景不常,林伯伯的身體狀況突然轉差,賴姑娘與其他同事商討下,決定先在院舍為林伯伯舉辦一場小型生日會。「雖然生日會地點唔同咗,但勝在人齊,家人同職員可以一齊同阿爺唱生日歌﹑食長壽麵。當阿爺見到咁多人同佢慶祝生日,佢成個人都即刻精神返哂。」儘管生日會已經舉辦了,但院舍的同事們仍然不忘林伯伯想在酒樓舉辦生日宴的願望。「阿爺唔方便再四圍去,所以我哋打算將日間中心裝飾成酒樓,再由酒樓運食物過嚟,希望可以滿足到佢嘅心願。」⁣ ⁣ 不論是林伯伯的情況,或是多年的工作都令賴姑娘對生死有更深的體會︰「要珍惜光陰,珍惜眼前人,希望我每日嘅工作可以為院友提供多一份溫暖。」⁣ ⁣
以生命影響生命 陪伴住宿兒童在愛中成長 — 訪問「親親天使」楊姑娘

以生命影響生命 陪伴住宿兒童在愛中成長 — 訪問「親親天使」楊姑娘

  父母的愛護是兒童成長的重要養分,滋養他們身心靈發展。然而,由於各種原因,一些兒童卻未能得到原生家庭的照料。保良局為這些兒童提供住宿及照顧服務,由住宿幼兒工作團隊照料他們的生活起居和飲食,確保他們得到周全的照顧。 除生活上的基本所需,保良局亦重視兒童的心靈需要,因此在家舍特設「親親天使」,由特定的住宿幼兒工作員擔任兒童的依附對象。「親親天使」除了日常工作外,會額外安排「親親時間」,一對一與配對的兒童聊天或遊玩,了解他們的情緒及感受。保良局服務經理馬寳霖表示,住宿兒童因原生家庭問題無奈需居於陌生地方,所面對的擔憂及不安難以用筆墨形容,因此希望透過替住宿兒童設立依附對象,助他們渡過艱難時刻。   【以時間和愛心建立信任 改寫彼此生命】   楊姑娘擔任住宿幼兒工作員已有七年,亦是「親親天使」之一,她指工作的最大挑戰是要進入兒童的內心世界,她分享與兒童相處的心得:「只要有共同話題,就能打開話匣子,所以跟小朋友相處一定要多聊天,多溝通。」她續言:「小朋友情緒波動較大,透過聊天和日常生活可以了解他們的性格,從而找出能夠紓緩他們情緒的最佳方法。當我們願意主動向前走一步,他們也會信任我們,向我們傾訴心事。」 「親親天使」猶如住宿兒童在家舍中的親人,楊姑娘笑說小朋友事無大小,即使是鞋子不合穿這般瑣事也會主動告之。楊姑娘嫣然一笑地說:「他們有時候更會突然跑過來在我的臉上親一親,然後靜悄悄地跟我說『我鍾意你呀』。」   「親親天使」的工作為住宿兒童的生命注入溫暖,同時亦改寫了「親親天使」自己的生命。「從前我很怕血,但我發現原來愛可以戰勝恐懼。」楊姑娘回憶道︰「有一次我的『親親兒童』不慎跌倒,血流得滿臉都是,我毫不猶豫就抱著他去醫療室,當我稍微冷靜下來,才發現我的衣服已經被血染滿了。」後來,由於小朋友的頭部有縫針,不能接觸水,楊姑娘便不辭勞苦地每天幫他洗頭。滴水穿石,每一次的付出與關心就成為了搭建雙方信任橋樑的一磚一瓦。   對楊姑娘來說,與住宿兒童的深厚感情賦予了這份工作不一樣意義。「看到小朋友成長、改變,我就十分感動。我們陪伴他們長大,以身作則,期望他們長大後擁有良好的品格,並懂得如何待人處事。」「親親天使」既是住宿兒童的導師,又是朋友,更如親人。在一眾「親親天使」眼中,能陪伴住宿兒童長大,見證他們蛻變成長就是一趟最美麗的旅程,也是最美好的瑰寶。
運動是……由我,變我們

運動是……由我,變我們

保良局社工籃球隊最初只由幾位來自保良局夏利萊博士伉儷綜合復康中心(夏中)的同事組成,現在已有二十多位來自不同社會服務部的單位同事參與,包括院長、社工、事務長、宿舍導師等,更愈打愈有默契,並在社工機構籃球賽中多次奪標。 原來球隊成立初期,夏中院長希望透過籃球增加同事歸屬感和交流,便組成一支球隊,報名參加社工機構籃球賽。球隊成立之初,球員之間不太熟稔,實力參差,純粹旨在參與。後來漸漸培養默契,實力和戰術方面均有所提升,陸續亦有新成員加入帶來新火花,並投選出教練和隊長,球隊狀態漸入佳境。其後每年都組隊參賽,近兩年的社工機構籃球賽事中更奪冠。   奪標靠團隊默契   社工籃球隊至今成立九年以來,領隊楊子奇(Steven)( 上圖右一) 一直都是重心球員,曾與不同組合的隊員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比賽,讓Steven 印象最深的可算在第二十五屆的社工盃季軍賽。他憶述當時與另一位隊員相繼扭傷,士氣一度低落,憑著隊友冷靜和嚴密防守下,終捧得季軍。Steven 分享︰「由於隊員來自不同的服務單位,各自因為工作及家庭關係,即使賽季也只能一星期練習一天,能夠勝出比賽全靠隊員自行練習,而領隊、隊長和教練就好像蒸氣火車頭一樣帶動著整支隊員,凝聚團隊向心。一個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團隊並非著重獎盃的多寡,而是靠隊員向著一致的目標勇往直前,互相感染方能取得成功。」
護理員值得大家尊重-保良局郭羅桂珍護老院護理員Apple

護理員值得大家尊重-保良局郭羅桂珍護老院護理員Apple

「護理員唔係只識得換片、沖涼,護理員值得大家尊重」-保良局郭羅桂珍護老院護理員Apple。   工作量大、受氣、骯髒、輪班工作……不少人認為安老院護理員工作辛苦,亦「看不起」護理員工作,不願意入行。從事長者服務已經18 年的梁詩萍A p ple 卻笑著說︰「照顧長者係辛苦㗎,但係如果我辛苦可以令到老人家開心,咁就係值得。將心比心去做,這刻長者嘅感受就係你將來嘅感受。」   早上七時,一般辦公室上班族可能正剛剛起床。Apple已換好一身制服,回到院舍開始一天的工作︰協助長者起床、清潔、準備早餐;然後轉眼已是早上八時半了,Apple 與其他護理員一齊協助長者洗澡、安排認知障礙訓練小組或進行香薰按摩。到了約11 時,便是長者的午餐時間,護理員們一邊餵老友記進食、一邊與他們聊天「盡訴心中情」,團隊然後協助各位老友記午睡過後,Apple 休息進膳,隨後便是與下一更同事進行交更簡報、巡房……   忙碌過後,Apple 坐下來與小編娓娓道來她擔任護理員的經歷︰「以前媽媽不認同我(做護理員),公眾對護理員嘅印象就係(幫長者)換片、沖涼,大家唔係以正面嘅態度睇我地嘅工作。但其實長者有事或者係最危險嘅一刻,通常護理員係第一個發現,例如可能護理員會喺幫長者換片時發現長者手腳無力,可能係院友突然病發嘅先兆。」   經過10 多年的努力,Apple 憑著她專業、細心和認真的工作態度,漸漸得到長者院友、家屬的認同,和長者像朋友一樣相處,有家屬在長者離世後,邀請Apple 為長者撰寫禮文及出席安息禮拜。   Apple 笑言,現在她的工作已得到家人朋友的認同︰「家人或朋友有長者要入住安老院,佢哋自自然然會問我意見。我最開心係見到老人家笑,佢哋笑一下好過我笑十下,我寧願辛苦啲,希望可以令老人家喺佢地人生最後階段過得更美好。」   除了身邊人的認同,Apple 更加希望透過自身的經歷,向公眾傳達︰「護理員值得大家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