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员工故事分享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 长者的贴心管家

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 长者的贴心管家

为长者送饭、清洁家居、协助洗澡、剪头发、量血压、陪诊……这些全部都是保良局安老服务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团队每天的工作,每件事单独看来都似是微不足道,但这些点点滴滴,全都是独居长者或双老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他们可愉快地在熟悉的社区居家安老的重要一环。   刘婉玲任职保良局葵青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照顾员已有10年,这天她到一个双老家庭—韩伯伯和黄婆婆家中服务,除了协助长者量体温、量血压、做健体运动、洗澡外,亦和两老一起闲话家常∶「我教婆婆用手机睇郑少秋、用Whatsapp,婆婆教我煮餸。」   刘婉玲坦言,作照顾员最重要的是耐心,真诚关顾长者,才可慢慢与长者由互不认识发展至互相信任。长者的一个微笑、家人的一个道谢,都是婉玲工作中满足感的来源。   保良局葵青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主任徐家健表示,本港社会人口老化,10年后将有1/3人口是长者,故保良局一直推出各项家居照顾服务,让长者可以在熟悉的社区环境安享晚年,「我们整个团队有不同专职同事,包括护士、物理治疗师、社工、照顾员等等,一方面好像长者的管家,为他们送饭、购买日用品、清洁家居;另一方面又是长者的健康顾问,每日留意他们健康、提醒他们食药,需要时陪伴他们覆诊等等;亦更加像长者的朋友,不单是提供服务,更重要是陪伴同关心长者,跟他们一起在社区同行。」
记住每一个面孔 守护每一段缘份

记住每一个面孔 守护每一段缘份

岗亭里有冷气、有座位,他却总是走出来。在保良局总部进出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获门警卢俊文(Michael)热切欢迎。早、中、夜更的忙碌工作,都没能框住他的热情;上班前后,Michael每星期好几天都在总部担任义工,协助照料幼童。看守总部是职责,守护孩子是他的初心。   不一样的警卫工作 6年前打算开展半退休生活的Michael,在朋友介绍下成为保良局门警团队一员。原以为当门警尚算轻松的他,入职后才发现这份工作不简单。保良局总部除了办公室,还有向公众开放的历史博物馆、上下课时间甚为繁忙的幼稚园、安顿孩子的家舍和婴儿组。既要应付出入车辆的安排,亦要留意学童安全;要小心核实进出人士身份,亦要欢迎公众参观博物馆。 「阿女,返嚟喇?」面对每日以千计的人流,除了随机应变,最稳扎稳打的方法就是认住常见的面孔。不论同事、老师、家长、小朋友,Michael总会逐一打招呼,情况许可更会寒暄一番。新同事入职,他亦会主动认识,「喺个脑入面登记佢个样」。   总有享受的理由:「见到小朋友就开心」 令人讶异的除了Michael的记忆力,还有他敏锐的观察力。哪些小朋友喜欢在水池看蝌蚪,哪几个孩子升上小学后变得牙尖嘴利,他都一清二楚。大概因为察觉到Michael的细心和爱心,在保良局工作约两年后,社工便介绍他成为义工。享受与小朋友相处的Michael当然一口答应。   起初Michael只是在活动前后布置还原场地,后来便正式登记成为婴儿组义工,协助照顾家庭有困难的幼童。为手抱婴儿喂奶、与蹒跚学步的幼童玩耍、节日带孩子外出游玩,无论所照顾的小朋友是哪个年龄、哪种个性,Michael都甘之如饴。「返完日更,4点钟就啱啱好去喂饭仔!」工作9小时后,一想起与小朋友见面,Michael就不觉疲累。   婴儿组的孩子由初生至3岁不等,因家庭困难经社会福利署转介送到保良局。当家庭环境好转,小朋友便可以回家,与原生家庭重聚。相处了一段时间,突然不再见到某个孩子,Michael也曾感到失落:「每个小朋友情况都唔同,到佢哋可以返屋企嘅时候,真系会戥佢哋开心,但系又难舍难离。」   人来人往,每一段都是缘份 6年间,Michael见证了不少家舍孩子长大成人;已离开家舍的,却总有回来的人,有的当义工,有的成为社工。看见孩子回馈照顾他们的机构,Michael份外欣慰。相信相识就是缘份的他,在岗亭内外留意着来往的每个人,目光不止於责任,更在对每个人的关心。
实现长者心愿 陪伴度过生命最后一程

实现长者心愿 陪伴度过生命最后一程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过程,当生命步向终点,身体或会受病痛折磨,更会影响心理状况。安宁服务的目的是为晚期患者减轻身体上的痛苦和缓解不适的症状,同时减少他们到医院的频繁往返以及恐惧感,让他们有选择并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 林伯伯(化名)年近八旬,近年入住保良局乐安居,接受安宁服务。赖美暖姑娘是照顾林伯伯的护士之一,她笑说∶「林伯伯对待我哋好似对待孙仔同新抱咁㗎,而且佢份人好和蔼可亲,我哋都当佢爷爷一样。」赖姑娘指晚晴病人特别害怕孤独,因此除了恒常照顾,她在闲暇时还会和林伯伯聊天谈心,尤其二人是同乡,说起话上来特别投机。「平时同阿爷除咗会聊下家乡事之外,都会倾下『子女经』。好记得有次我讲起照顾仔女嘅烦恼,阿爷讲咗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点醒咗我。」⁣ ⁣ 后来,林伯伯透露想在酒楼举办一场盛大的生日会,邀请亲友参加,院舍上下便立刻开始筹备。然而,好景不常,林伯伯的身体状况突然转差,赖姑娘与其他同事商讨下,决定先在院舍为林伯伯举办一场小型生日会。「虽然生日会地点唔同咗,但胜在人齐,家人同职员可以一齐同阿爷唱生日歌、食长寿面。当阿爷见到咁多人同佢庆祝生日,佢成个人都即刻精神返哂。」尽管生日会已经举办了,但院舍的同事们仍然不忘林伯伯想在酒楼举办生日宴的愿望。「阿爷唔方便再四围去,所以我哋打算将日间中心装饰成酒楼,再由酒楼运食物过嚟,希望可以满足到佢嘅心愿。」⁣ ⁣ 不论是林伯伯的情况,或是多年的工作都令赖姑娘对生死有更深的体会∶「要珍惜光阴,珍惜眼前人,希望我每日嘅工作可以为院友提供多一份温暖。」⁣ ⁣
半世纪的成长路:住宿儿童的照顾点滴

半世纪的成长路:住宿儿童的照顾点滴

当年她第一次照顾的婴儿,今天已成了约50岁的中年。一份工半世纪,三言两语应从何说起?   「照顾小孩是很忙碌,记得当年每天密密手,停不下来,时间很快过,虽然很忙碌,但见到小朋友反应,心也会暖起来。当年因工时长,同事规定要在局内住宿,一个家舍几个同事固定照顾,这里就成了我的第二个家。」   「第二个家」,除了是苏主任的形容,相信也是众多住宿儿童的心声。「感恩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在保良局这个家能够吃得饱穿得暖。与小朋友的相处令我很难忘,这也是我能够在同一份工四十六年的原因,很高兴能够看著他们成长。」   难忘机场送别一刻 谈及最难忘的回忆,苏主任想起每一次机场道别,令她深刻的是那份喜悦的心情。「我最难忘是每一次有海外领养,我送小朋友到机场,看著他们大,这刻目送他们离开,不知道这生有否机会再见。虽然有不舍,但我有更多的喜悦,因为知道他们会有更好环境更好出路,得到领养父母的爱,会活得很好。」   一切从谅解开始 照顾小孩这工作的特别之处,是即使经过半世纪,环境有变照顾方法有更新之处,但核心的挑战与成功之道,仍然历久常新。苏主任分享照顾小孩之道,放诸当年或今日,仍然受用。「来到保良局家舍的小孩,都因家庭问题而情绪会受影响,容易情绪波动,他们已承受很多,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了解及谅解他们伤痛,纵然他们有时会不听教,会令自己有挫败感,但也要有耐性,陪伴他们同行,多教几次,多认识他们的独特性。我们从心而发去爱锡他们,他们是会感受到的。」   依附关怀天使计划 让关系更密切 近年,保良局住宿服务在原有服务以外,也创新不同的支援项目,当中亦因著善心企业的支持,让更多贴心支援项目可以推行,其中一个就是依附关怀天使计划。「感谢同事创作这服务,让同工在原有家舍工作以外,担任多一个身份,成为局童的『亲亲』。」每一个局童也会配对一个「亲亲」,「亲亲」会额外与他们相处,体验不同活动,建立更亲密的关系,让局童更感受到爱与关怀。   疫情下同心应变 能够在忙碌工作以外,常时创作贴心的服务方案,苏主任归功於一众满有爱心的同事。尤其在疫情期间,常时要调节服务迎接新常态,同事多走一步更显重要。「我很感谢一众年轻同事,他们的IT知道更丰富,在疫情期间,幼童要留家中上网课,同事们就各按其职,陪伴局童渡过这个疫情多变时期。」   这个「第二个家」,有资深的也有新的同事,他们来自不同年龄层,有不同的创意也有经验,但同样有著爱心与同理心,守护著一众局童成长。   「回望四十六年的服务,你有什么说话想同第一天到保良家舍的自己说?」   「当日本身只是打一份工,没想过一做就四十六年,如要跟当天的自己说句话,我会说庆幸你当初没有离开,小朋友很需要一班稳定的、有同理心的人照顾著,给他们安全感,给他们第二个家。」
圣诞温情餐 家舍厨师煮出爱的味道

圣诞温情餐 家舍厨师煮出爱的味道

当人人在庆祝圣诞佳节时,谁又会想起那留守於厨房,默默为大家预备圣诞大餐的幕后大厨?保良局家舍助理厨师植东云(云姐)任职32年,每日为总局家舍超过300名的儿童及青少年预备饭菜。10年前起,家舍开始举办圣诞联欢晚会,她便一直负责预备派对上的食物。咖哩鱼蛋、啫喱糖、红豆糕、炸鸡翼等,全都是云姐的拿手菜式。她与其他家舍厨师一同默默地为小朋友预备食物,让他们在晚会愉快享用。   要准备丰富的圣诞大餐,一点也不容易,早於晚会前一天,云姐便已开始准备工作。入厨经验丰富的云姐,炸鸡翼时更只需要目测,便可知鸡翼生熟程度。色彩缤纷的啫喱糖,更是家舍孩童的至爱,每次见到五彩缤纷的啫喱糖上桌,便已兴奋大叫,传来一阵阵的「哗哗声」。   晚会当日,云姐需事先预备好食物才有空到场观赏小朋友表演,感受圣诞气氛。但表演一完,她又要马上走回大厨房,将已准备好的食物端出来供大家享用。   云姐笑言每次看到孩子吃光所有食物,跟她嚷着「阿姐呢个好食,我要多啲」,以及他们天真烂漫的笑容,是她工作的动力。   云姐本来已於去年退休,但很快又再度「回巢」,出任助理厨师,她表示「我不舍得家舍的小朋友,30年来一直见证他们成长,我觉得好开心,所以想一直继续在此工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