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局历史博物馆

我要捐款!

国际博物馆日2020特备网上专题展览

「关爱无限∶保良局康复服务的源起」历史照片展览

 

 

前言 

「多元与共融」是国际博物馆日2020的主题,亦与保良局康复服务的宗旨不谋而合。本著尊重及平等的信念,保良局自上世纪70年代起,已致力为弱势人士提供最适切的照顾和训练,助残疾人士发挥所长,实现自我,以缔造伤健同心、互相关爱的共融社会。

 

为响应「多元与共融」的主题,是次网上专题展览特别聚焦康复服务,以70年至80年代的旧照片,与大众追溯本局康复服务的历史与源起,回顾当中的发展历程与演变。

 

 


康复服务的源起∶弱能儿童组

「保良局」的「保良」二字,意指保赤安良;当中的「赤」就是赤子的意思,可见儿童自本局成立之初,一直是局务的重要一环。保良局的工作由照顾儿童开始,康复服务亦始於位於礼顿道西翼大厦的「弱能儿童组」。

 

本局收容弱智儿童的纪录,最早可追溯至60年代;他们当时收容於家政室大楼,以便集中照顾。这些儿童虽未能与亲人同住,但员工的无微不至,却让他们在这个第二个家,茁壮地成长。

 

培训专才亦是康复服务重要的一环。1964年,本局加建工艺院三楼,把其中一间新建的教室拨出作培训照顾弱智儿童专才的用途。教室於1965年建成,蒙教育司特种教育官鲁珍仪女士主持开幕典礼。

 

 

 

1970年代的发展里程:葵盛儿童训练中心

70年代,儿童康复服务需求日增,而当时提供服务的只有小榄医院、松岭村严重低能中心及忠实可爱之家。面对资源严重不足,政府於1977年5月决定兴建多所住宿及日托中心,同年7月宣布由社会福利署赞助包括保良局在内的三间志愿福利团体兴建新中心,照顾智力不健全儿童。1977年的这些发展,是自1972年医务卫生署开办小榄医院后,在康复服务上的一个重要进程。

                             

保良局是三间志愿团体中最先响应新政策,兴办葵盛儿童训练中心;中心於1978年1月开始启用,以家庭式环境为6至16岁的弱智儿童提供住宿及训练的服务。

 

 

 

 

特殊儿童教育:百周年学校

1977年,政府发表香港康复工作白皮书,提出16岁以下的智障儿童训练由原本的社会福利署转归教育署管辖,本局的儿童康复服务亦相应移交教育事务部负责。同年,本局向教育司署申请开办特殊学校,获政府拨出当时九龙清水湾道彩云邨新邨小学校舍低层作校舍,开办费则由丁巳年董事会拨款。

 

1978年9月,本局首间,亦是香港第一间由教育局资助为中度弱智儿童而设之特殊学校—百周年学校落成启用,为6-16岁儿童提供多元化教育服务。

 

 

 

 

关爱无限

70年代后,本局的康复服务进入成长阶段,服务单位陆续散布於各区。

随著社会转变,本局康复服务范畴亦逐渐扩展,延伸至肢体伤残人士及精神病康复者等;除原有的宿舍服务及日间训练中心外,更提供职业康复、社区支援、就业援助、专职医疗、社会企业及学前服务,包括特殊幼儿中心及到校等的多元化服务。

 

时至今天,保良局已发展了超过40个不同的康复服务单位,但70年代的那个初心始终如一;抱著使弱能人士能与其他人一样,发挥所长,实现自我的核心理念,承传本局用心、用爱服务社群的优良传统,继续在香港缔造多元与共融的社会。

 

  参观其他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