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家长园地

我要捐款!

1

培养幼儿品格由日常生活开始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其品格发展有著深远的影响。​透过以身作则、故事分享、游戏学习,以及适时鼓励和肯定,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

family

                                               family

 

1. 以身作则: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

幼儿天生具有模仿能力,他们常常观察及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展示良好品格,为幼儿树立榜样。​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遵守对幼儿的承诺,说到做到,让幼儿明白诚信的重要性,这样幼儿也会学习模仿,从而培养守信、诚实等的良好品格。

 

2. 透过故事传递品格价值

故事分享是传递价值观的有效方式之一。​透过生动的故事,幼儿能够理解较复杂的品格概念,有利於幼儿学习及模仿应用在生活事件当中。家长可以选择合适的故事,故事内容与诚实、勇气、善良等主题相关,与幼儿一起阅读,并在阅读后与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其行为表现,从中了解及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及生活中相似的经验,一起讨论当中道理,有助加强他们对品格的理解。

 

3. 透过游戏培养品格

透过不同游戏,在愉快的氛围中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及内化良好的品格。例如,家长可与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透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老师等,让幼儿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和价值观,从中学习关怀、同理心和责任感等。家长也可与幼儿一起进行合作游戏,例如拼图或团队运动等,让幼儿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4. 以鼓励和肯定方式建立良好品格

积极鼓励和肯定能有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持续展现良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多发掘幼儿的良好行为及背后的好品格,并透过说话及行动直接告诉幼儿,让幼儿确切知道自身已拥有的特质及良好品格。例如,当家长观察到幼儿主动帮助别人、投入参与活动、或完成家中小任务时,家长可以具体告诉幼儿:「看到你很友善,愿意帮助别人」、「你表现十分认真投入,能坚持完成拼图」、「你很有责任感,能做好自己的任务」等。

 

幼儿品格的培养是需要家长悉心引导,​透过以身作则、故事分享、游戏学习,以及适时的鼓励和肯定,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培育幼儿的良好品格,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及生活态度。

line-90.gifline-90.gif

培养幼儿解难能力

       幼稚园阶段是幼儿学习解难技巧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过程中扮演著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幼儿的参考和学习对象。在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开始遇上不同的问题,社交、学习、情绪处理等,都是一些幼儿需要学习解难的题目。相信不少家长在过程中也会处处碰钉,对幼儿的行为有很多的不解。

family

                                               family

 

其中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家长会发现幼儿往往不太愿意与他人分享玩具。其实此时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家长可以故意和幼儿分享一些物品,并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分享的意义。例如家长可以向幼儿说:「我们一起分享这个饼干,好吗?我希望和你一起吃美味的东西。」让幼儿亲身体验分享的乐趣,亦明白分享这个动作可以和语言连结,协助幼儿建立处理社交问题上的技巧。

 

另一个常见的情况,就是幼儿与同龄人相处时较容易发生争吵。当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时,家长有时会急於去为幼儿据理争辩,又或是自己当刻已经气上心头。这样不但没有协助幼儿独立思考,更会成为错误的示范,让幼儿误以为用激烈的情绪表达就可以解决问题。在介入时,家长应该耐心聆听幼儿的描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再用简单易明的方式教导幼儿如何解决冲突。例如:「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打人是不对的。下次可以去找老师帮助。」这样除了表示理解幼儿的心情,亦让幼儿日后在面对类似情境时能拥有足够的知识来应对,提升其解难技巧。

 

除了在家中进行引导,家长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例如与幼儿参加社区活动、幼稚园的亲子活动或家庭聚会,都能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面对不同的处境。这样的机会越多,幼儿的解难技能就会发展得越好。值得一提的是,建立一个安全和支持的家庭环境对提升幼儿解难技巧尤为重要。当幼儿在家中感受到「爱」和「安全感」,他们会更加自信和勇敢。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进行沟通、分享彼此的感受来促进这种安全感。例如,每天晚上睡前,家长可以和幼儿聊一聊今天发生的事情,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令幼儿知道自己碰上的难处并不复杂,亦有父母的支持,让日后他们在处理难题时能有勇气及愿意尝试。

 

每个幼儿建立解难技巧的节奏不同,有些幼儿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家长应该保持耐心,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发展节奏,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和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对於社交和与人相处的兴趣自然会增加,在往后的日子里亦更加容易处理不同的顺境逆境。

 

line-90.gifline-90.gif

幼儿的成长与社交发展

       幼儿社交发展里程碑主要涉及社交能力、情感表达、自制能力和沟通技巧。哈佛大学研究指出首五年的幼儿社交和情绪成长发展对其学校和生活的整体幸福感极之重要。 以下是二至六岁幼儿的成长和社交发展的变化。

family

                                               family

 

二至三岁

  1. 这阶段的幼儿言语、大小肌肉、认知等各种能力都正在发展中,幼儿的社交行为较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主要都是由自身欲望所驱动的。例如,幼儿经常会为了玩具而争吵,认为玩具都是自己的,会倾向自己玩或需要与大人一起陪玩。

三至四岁

幼儿开始慢慢变得更独立,能以简单句子与人沟通、开始学习与别人分享、学习轮候和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在这阶段,幼儿亦开始自发地模仿别人或玩角色扮演游戏。

 

至五岁

幼儿开始理解更多指令,懂得参与别人的活动,并能发出简单的指令。幼儿亦会懂得对别人表示关心。在这阶段,幼儿亦开始有更高创造力,能创作简单的游戏,例如:堆沙游戏;能玩竞争性的游戏,并分辨输赢,例如:红绿灯。

 

五至六岁

幼儿的自我认知日渐成熟,有较多的观察力,自我控制及独立处事的能力。他们会开始不自觉地跟朋友或其他成人比较,开始意识到不同性别的差异。同时,他们会倾向投放更多时间与朋友互动,懂得选择自己的朋友及玩伴,期望与其他幼儿建立友谊关系。在这阶段,幼儿能参与集体游戏,亦开始理解较复杂的游戏玩法。

 

如何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

学前幼儿透过观察、模仿、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实践以学习社交技巧。

  • 提供机会、日常生活中实践

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儿童练习的机会,例如:亲友家、游乐场、学校活动等,透过与不同的人玩耍,与幼儿一同练习,这样幼儿就能慢慢地累积不同的社交经验,把所学的技巧恰当地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 给予适当的回应及奖励

当幼儿在与人社交时,能作出适当的互动,例如∶与人打招呼、轮流玩、守规则等,家长应给予即时的口头或以身体言语赞赏幼儿。当幼儿在与人相处时,出现不当的行为,家长应先冷静,鼓励合宜的行为和可示范合宜的互动做法,这样才能让幼儿有效学习正确的社交行为。

 

幼儿的社交与情感发展会随著成长不断变化而变得复杂,但好消息是,家长在为幼儿建立正面的社交技能方面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若家长能为幼儿建立良好的环境让幼儿能表达情感,家长的接纳及回应,将对幼儿的社交发展将有正面而积极的影响。

 

line-90.gifline-90.gif

 

「优质」亲子时间

       为人父母都希望尽力给孩子最好的。

       有研究指出「优质」的亲子时间会直接影响孩子情绪发展及精神健康。父母愈多情感关爱,孩子应对逆境的能力、自我价值和能力感、以及自我调节能力亦相对性愈高。除此之外,「优质」亲子时间能够有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更能令管教时事半功倍。

 

孩子在学前阶段时常需要家长的关注,但是繁多的工作或家务令我们不能常常陪伴他们,应怎么办呢?

 

 

family

                                               family

「优质」亲子时间三大要诀

第一式∶时不时的短暂关注

  1. 纵使家长有无数的家务及工作,常分身不暇,但也需要时不时给小孩短暂的关注。例如,家长在客厅做简单家务时,请孩子在旁边玩玩具,甚至一同参与家务。过程中,家长可以留意孩子在玩什么,回应和称赞他,如∶「我见到你很专心地玩,自己解决问题,欣赏你呀。」

 

第二式∶体谅孩子的情感需要

当孩子主动找你时,代表孩子当刻需要被关注或有其他需要。此时家长尽量放下手上的东西,然后回应他。家长可以多以拥抱、拍膊头等身体接触去展现关心、以温柔的声线回答,如∶「妈妈喺到,有咩需要我帮手呀?」或表达愿意聆听的语句,例如∶「喔,真的吗?」、「你继续说……」、家长对孩子有适切回应,留意他们的情绪改变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能有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第三式∶全情投入,找回童真

家长不要介意跟孩子玩一些比较幼稚和重复的游戏,尽量把自己调至与小孩相同的水平,甚至多让孩子作主导。孩子都喜欢游戏,例如∶捉迷藏、寻宝游戏、搔痒游戏等,游戏时的身体接触和笑声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孩子会愿意向你走得更近、更亲密。

 

除了日常的相处,鼓励家长在放假时多带孩子户外活动,例如∶在游乐场玩球、到沙滩玩沙、在公园野餐,不需花费太多,却能够为彼此留下美好甜蜜的「优质」亲子回忆。

 

line-90.gifline-90.gif

 

扭计瞓地无有怕,用心沟通唔洗靠吓

       孩子每次外出都会闹别扭要买玩具?孩子大庭广众趴地哭闹好难教?家长当然不会每每顺应孩子的所有要求,但孩子被拒绝时於大庭广众哭闹不止,难免会令父母感到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个亲子沟通黄金公式(解决情绪三部曲(ACT)),让你轻松疏导孩子情绪。

 

 

family

                                               family

对应招式: 一致管教减冲突

第一式∶说出孩子当下的感受(Acknowledge the feelings)

  1. 遇到孩子闹情绪时,家长可以先了解及回应孩子当刻的情绪感受。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表示理解他们正感到伤心、失望和愤怒,孩子从而明白自己的情感是被理解接纳的。这能够帮助孩子觉察及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2. 例如:「我知道你好钟意呢架玩具车,好想买返屋企……」

 

第二式∶表达限制(Communicate the limit)

回应孩子的情绪状态不等於接受孩子的不适当行为。於孩子抒发情绪后,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仍然是有限制的,应符合「三不」原则:不伤人、不伤己、不破坏。家长需要说明规则和限制,不是只说「唔畀」、「唔准」,而是要清晰指出你不接受的行为。

例如:「不过,你唔可以用趴地或大叫大喊嚟表达。」

 

第三式∶一致原则

一起订立和执行管教孩子的基本守则,遇到特别情况或困难,再以家庭会议作检讨。例如∶小孩子的作息、父母与祖父母的分工、电脑限时使用、茶点的安排等。偶尔聪明的孩子会「恃宠生骄」,这时,各位成年人∶紧记你们是「同一阵线」,一同以一样的守则及口径回应

 

第四式∶指导其他出路/方法 (Target acceptable alternatives)清晰表达限制过后,家长亦需指导孩子合宜的排解方式。家长可以先跟孩子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学习如何正确宣泄情绪;如果孩子较难提出新方法,家长亦可给予孩子两个选择作替代。而当孩子愿意配合时,家长可给予孩子具体赞赏以鼓励孩子建立好行为。

例如:「你可以选择继续在这里看玩具,又或者去公园玩一会儿。」

 

 

亲子关系妙妙法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达致有效管教的第一步。家长不妨善用睡前15-30分钟的时间,好好与孩子聊天倾谈(Pillow Talks With Kids),培养亲子间的亲密感。一开始家长可以尝试单向地赞美孩子,例如:「欣赏你今天主动收拾玩具」。到后来,家长亦可尝试引导孩子双向沟通,与孩子一同回顾当日的感受及想法。

 

 

line-90.gifline-90.gif

两代育儿与沟通 - 两代夹攻好轻松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然而在照顾及相处上,不时听到父母这班「夹心阶层」诉说与上一代磨擦,亦听过家中的「长老」分与子女在管教上话不投机的无奈。可幸的,是不论个中的矛盾为何,这班「长老」与「夹心阶层」都是爱鍚孩子的人,都是困境中的倚靠,亦是孩子遇到患难时的避风港。

 

送上四个小锦囊,跟你分享如何「两代夹攻」,轻松地执行有效教养。

 

family

                                               family

 

对应招式: 一致管教减冲突

第一式∶正面态度

  1. 尊重彼此的管教理念,因著彼此无私的支援,时刻抱有信任及感恩的心,为孩子造就最理想的承托环境。

 

第二式∶良好沟通

以坦诚的心沟通,易地而处地体谅对方,共识一个最好的教养手法。例如∶「妈,我们明白你很鍚仔仔,想他开心,我们的意思是,饭前吃太多零食,会影响他吃晚饭的胃口的!如果你想奖励他,可以於下午3时前给他。」

 

第三式∶一致原则

一起订立和执行管教孩子的基本守则,遇到特别情况或困难,再以家庭会议作检讨。例如∶小孩子的作息、父母与祖父母的分工、电脑限时使用、茶点的安排等。偶尔聪明的孩子会「恃宠生骄」,这时,各位成年人∶紧记你们是「同一阵线」,一同以一样的守则及口径回应

 

第四式∶善用第三方资源

新手父母、新手祖父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练成独门教养秘方。不过,深信此等秘方之炼成定花了很大的磨合、沟通、努力、改善。如果在相处上、磨合上、沟通上遇有不能解开的结,不妨寻求外界资源。例如∶幼稚园驻校社工服务幼儿照顾服务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等,既能促进彼此关系,又能减轻照顾压力。

 

 

 

 

亲子关系妙妙法

建立一家亲气氛: 多与家中长幼一同拍摄大合照,并装饰於家中。

 

 

line-90.gifline-90.gif

规律生活与作息 - 生活规条有妙法

 

      家长不时分享生活上的各种难题。子女不愿进食、晚上不肯睡觉、早上不愿起床,总令家长非常苦恼。上述的情况,跟子女能否订立生活规条有关。现送上两个锦囊,与你分享建立孩子生活规条的方法。

 

family

                                               family

对应招式

第一式∶订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

与子女共同订立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清楚知道每天的行程和作息安排,有助促进子女跟从已协订的规则,并学习掌握和管理时间。家长更可以配备可爱易明的图卡,增强趣味性,并让孩子清晰理解每天流程内容。

 

第二式∶环境控制

适当时候减少电视、平板电脑、玩具等外界引诱,为孩子安排良好的学习及进食环境,有助孩子专注执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家长亦尽量以身作则,以「最佳样」姿态与孩子一同专心进食。此外,建议尽可能为子女设定固定的学习位置,保持有关位置整齐,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

 

作为家长,要为子女建立良好生活规条定会经历无数拉扯、心理挣扎、尝试又放弃等阶,最后送上两个小贴士,在疲惫时为你孩子打打气∶

 

贴士1:适时奖赏

当子女行为有所进步、甚至达至目标,适时给予奖赏。如∶一张贴纸、一段独霸妈妈的游戏时间、一餐美味的饭后甜品等。此奖赏有助巩固良好行为,亦有助促进亲子关系。

 

贴士2:适当的后果

如果子女未能依随规条,家长先平静自失望的情,与照共识彼此的底线,以坚定的立场不退让,并给予适当的后果。如∶停止卡通片时三天、暂停吃最爱的士多啤梨两天等。

紧记∶上述奖罚在所有照顾者上都需言行一致,多作鼓励与提醒才能达至果效。

 

亲子关系妙妙法

家长和孩子轮流绘画对方的肖像,增加亲密互动的时间。亲子互相花数分钟仔细凝视著清楚对方的五官,甚至触摸对方的眉毛、鼻子、嘴巴、耳朵等部位,然后绘画在纸上。家长毋须评论孩子创作的美丑和对错之分,而是专注在亲子的互动过程,享受艺术活动带来的亲密感和满足感。

 

 

line-90.gifline-90.gif

 

孩子不守承诺的管教分享 - 赖皮孩子有办法

 

      家长们曾为孩子随口承诺某件事,但事后却耍赖的状况而苦恼吗?例如与孩子说好到公园玩一会就回家,但最后孩子却不愿离开而导致哭闹收场?又或是与孩子到玩具店,孩子却坚持要买玩具才离开而引起亲子冲突?这里将与大家分享一些预防孩子赖皮的应对方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family

                                               family

对应招式

第一式∶回应感受,清晰界限,具体指示

如遇上孩子赖皮时,家长可先理解孩子的感受,再表达限制及给予指示。例如遇上孩子不愿离开公园,家长可以说「我知道你好想玩,但系时间已经够啦,我地要走啦。」、「我见到你在公园玩得好开心,但天黑了,我们要回家吃晚餐。」家长亦可用亲子特别仪式或动作,确认承诺,如”high five”、拉手指尾、按”start”按钮等等。

 

第二式∶约法三章,及早预告

当电影看得精彩时被打断、还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是很破坏心情的一件事,对於还在学习控制情绪与适应变化的孩子来说更为困难。家长可在孩子还未赖皮时,便已提前预告,让孩子及早有心理准备。例如家长可以在进入公园前提示孩子:「今日你可以系公园玩1小时,之后我地就要返屋企啦。」或「一阵如果计时器发出嘟嘟声,我地就要离开啦。」。

 

 

第三式∶具体指示 

家长给予孩子指示时,需要仔细地告诉孩子他要做的是甚么。幼儿对模糊的指示并不能完全理解,故家长的指令可以用词简洁、具体和正面。例如家长可以把「清洁房间」变成「将玩具放回到玩具箱中」,家长亦可给予5-10秒时间让孩子消化指示。若然家长认为事情是孩子应该要做的事,则避免询问他「好唔好?」或「得唔得」等问题,避免尊重孩子反而给予他拒绝的理由。

 

给予具体指示时家长可尝试下列步骤:

  1. 走近孩子,眼神接触、叫唤名字。
  2. 指示:我地要离开公园啦 (给予5-10秒,可给予两次指示)。
  3. 幼儿遵从指示,可即时给予赞赏,例如:「你能够做到立即离开公园,守诺言,做得好好呀!」幼儿不遵从指示,可给予后果,例如:「因为你不守诺言,今晚既亲子阅读/游戏时间就取消」(给予5-10秒让孩子理解)。

 

亲子关系妙妙法

家长平日可每天抽10-15分钟,与孩子玩一个游戏,建立优质的亲子时间。家长可以利用棉花球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互动游戏。例如家长可先让孩子睡在床上并闭上眼睛,并轻轻用棉花球在孩子身体部位点一下,然后让孩子开眼猜刚才哪个位置被点了(如孩子未懂得用言语表达,可让孩子以手指指出位置)。家长亦可与孩子轮流换转估及被估的角色。透过玩的过程中,家长可与孩子透过身体接触建立亲密感。

 

line-90.gifline-90.gif

 

依赖性强的孩子管教分享 - 

孩子痴缠点算好安抚智取不烦躁

 

      都市人的生活份外劳碌。尤其当父母赶忙完成家务、工作或外出时,孩子的痴缠往往令家长感到不知所措,十分烦恼。送上五个对应招式,与你一同学习安抚孩子情绪,并充实孩子的时间表,令父母平和地处理工作或享受”ME TIME”。

 

family

                                               

对应招式

第一式∶态度正向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总爱模仿父母的言行。保持心境平静,说话正面,孩子都会学到冷静表达。

例如: 外出时孩子一直打电话给你,忙到头发也乱了的你可以先深呼吸,温柔地说:「妈妈都好挂住你,我买埋雪糕就回来了!」

 

第二式∶反映感受

孩子有情绪十常八九,可是,小朋友未必能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表达过度都不自知,家长可运用「魔法读心术」,协助子女表达∶

例如:「我见到你 咀扁扁(表情/表现),好似有D 唔开心…(感受/情绪)」

 

第三式∶情绪同步 

孩子总想时刻与父母在一起,寻求与父母的连结。父母可运用言行,让孩子们感到被明白,此等「同哭同笑」的默契,能够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承托,亦能减低他们分离焦虑。

例如:「爸爸知道你 好想同我一齐返工(孩子不开心的原因),爸爸都挂住你,一放工会即刻返黎陪你!」

 

第四式∶表达限制 

让孩子明白当前的限制,有助孩子学习面对不如己意的事情。

例如:「街市太挤逼了,小朋友去会太危险,妈妈不能带你去!」

 

第五式∶充实余睱

外出前为子女安排具体有趣事,以分散子女的心思,减少痴缠。当子女致电表达思念时,运用上述三项安抚孩子的情绪,再以具体事情来转移他们的关注。回家切勿忘记欣赏子女能独自游乐,强化孩子的好行为。

例子:「你今朝做嘅手工好有创意呀!妈咪欣赏你可以自己玩!仲好用心完成!」

 

 

亲子关系妙妙法

玩手影游戏∶睡前腾出10分钟,将灯照在家长的手上投出大影,配以独白,与孩子一同享受个中乐趣。

                   

 

line-90.gifline-90.gif

 

健康饮食好习惯

      不少家长都表示,每天总在餐桌上上演大战。用心准备丰富的餸菜孩子碗中的食物不动如山。家长失望气愤之余,亦担心孩子营养长不高希望以下四式,能有助你们减却因喂食而来的烦忧!

 

family

  family

对应招式

第一式∶订立进食时间

与孩子订立目标的用膳时间中途给予适当提示。例如先与他尝试订下「30分钟内完成一餐」的合理规矩,然后在用膳余下的15分钟起以温和声音提醒孩子所余时间,有需要亦可以时钟/ 沙漏、计时器等小工具作视觉提示。

 

第二式∶一致又坚定的立场

子女用膳时神游太虚, 家长必须有一致又坚定的立场应对。例如当孩子吵闹,希望边看电视边用膳,建议家长先共一致的态度,持续地引导孩子遵从合宜的用膳规则。识

「我们必需先用膳,完成后才可开启电视。如果不赶快吃饭,看电视的时间则减少了。」 

 

第三式∶正面的鼓励及赞赏 

适时具体地赞赏孩子的好行为,有助正面化及维系,提升进食动机。当孩子开始尝试进食其抗拒的食物时,家长更可以小礼物如∶小贴纸、印仔作巩固。

例如:「爸爸欣赏你愿意尝试。」

        「妈妈看到你很专心进食,等我盖一个印仔记住你!」

 

第四式∶食物多变巧心思

透过鲜色彩的食物与餸菜吸引孩子的眼球,提升孩子的进食的动机。家长亦可以在假日/ 节日/ 有空闲的时候,以食物砌出不同的图案或卡通与子女庆祝,为孩子带来惊喜,顺道强化孩子的好行为、促进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妙妙法

与子女玩「煮饭仔」、邀请子女为你打只鸡蛋、洗洗米、量量面粉,增进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