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員工故事分享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愛

以生命影響生命 陪伴住宿兒童在愛中成長 — 訪問「親親天使」楊姑娘

以生命影響生命 陪伴住宿兒童在愛中成長 — 訪問「親親天使」楊姑娘

  父母的愛護是兒童成長的重要養分,滋養他們身心靈發展。然而,由於各種原因,一些兒童卻未能得到原生家庭的照料。保良局為這些兒童提供住宿及照顧服務,由住宿幼兒工作團隊照料他們的生活起居和飲食,確保他們得到周全的照顧。 除生活上的基本所需,保良局亦重視兒童的心靈需要,因此在家舍特設「親親天使」,由特定的住宿幼兒工作員擔任兒童的依附對象。「親親天使」除了日常工作外,會額外安排「親親時間」,一對一與配對的兒童聊天或遊玩,了解他們的情緒及感受。保良局服務經理馬寳霖表示,住宿兒童因原生家庭問題無奈需居於陌生地方,所面對的擔憂及不安難以用筆墨形容,因此希望透過替住宿兒童設立依附對象,助他們渡過艱難時刻。   【以時間和愛心建立信任 改寫彼此生命】   楊姑娘擔任住宿幼兒工作員已有七年,亦是「親親天使」之一,她指工作的最大挑戰是要進入兒童的內心世界,她分享與兒童相處的心得:「只要有共同話題,就能打開話匣子,所以跟小朋友相處一定要多聊天,多溝通。」她續言:「小朋友情緒波動較大,透過聊天和日常生活可以了解他們的性格,從而找出能夠紓緩他們情緒的最佳方法。當我們願意主動向前走一步,他們也會信任我們,向我們傾訴心事。」 「親親天使」猶如住宿兒童在家舍中的親人,楊姑娘笑說小朋友事無大小,即使是鞋子不合穿這般瑣事也會主動告之。楊姑娘嫣然一笑地說:「他們有時候更會突然跑過來在我的臉上親一親,然後靜悄悄地跟我說『我鍾意你呀』。」   「親親天使」的工作為住宿兒童的生命注入溫暖,同時亦改寫了「親親天使」自己的生命。「從前我很怕血,但我發現原來愛可以戰勝恐懼。」楊姑娘回憶道︰「有一次我的『親親兒童』不慎跌倒,血流得滿臉都是,我毫不猶豫就抱著他去醫療室,當我稍微冷靜下來,才發現我的衣服已經被血染滿了。」後來,由於小朋友的頭部有縫針,不能接觸水,楊姑娘便不辭勞苦地每天幫他洗頭。滴水穿石,每一次的付出與關心就成為了搭建雙方信任橋樑的一磚一瓦。   對楊姑娘來說,與住宿兒童的深厚感情賦予了這份工作不一樣意義。「看到小朋友成長、改變,我就十分感動。我們陪伴他們長大,以身作則,期望他們長大後擁有良好的品格,並懂得如何待人處事。」「親親天使」既是住宿兒童的導師,又是朋友,更如親人。在一眾「親親天使」眼中,能陪伴住宿兒童長大,見證他們蛻變成長就是一趟最美麗的旅程,也是最美好的瑰寶。
運動是……由我,變我們

運動是……由我,變我們

保良局社工籃球隊最初只由幾位來自保良局夏利萊博士伉儷綜合復康中心(夏中)的同事組成,現在已有二十多位來自不同社會服務部的單位同事參與,包括院長、社工、事務長、宿舍導師等,更愈打愈有默契,並在社工機構籃球賽中多次奪標。 原來球隊成立初期,夏中院長希望透過籃球增加同事歸屬感和交流,便組成一支球隊,報名參加社工機構籃球賽。球隊成立之初,球員之間不太熟稔,實力參差,純粹旨在參與。後來漸漸培養默契,實力和戰術方面均有所提升,陸續亦有新成員加入帶來新火花,並投選出教練和隊長,球隊狀態漸入佳境。其後每年都組隊參賽,近兩年的社工機構籃球賽事中更奪冠。   奪標靠團隊默契   社工籃球隊至今成立九年以來,領隊楊子奇(Steven)( 上圖右一) 一直都是重心球員,曾與不同組合的隊員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比賽,讓Steven 印象最深的可算在第二十五屆的社工盃季軍賽。他憶述當時與另一位隊員相繼扭傷,士氣一度低落,憑著隊友冷靜和嚴密防守下,終捧得季軍。Steven 分享︰「由於隊員來自不同的服務單位,各自因為工作及家庭關係,即使賽季也只能一星期練習一天,能夠勝出比賽全靠隊員自行練習,而領隊、隊長和教練就好像蒸氣火車頭一樣帶動著整支隊員,凝聚團隊向心。一個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團隊並非著重獎盃的多寡,而是靠隊員向著一致的目標勇往直前,互相感染方能取得成功。」
記住每一個面孔 守護每一段緣份

記住每一個面孔 守護每一段緣份

崗亭裡有冷氣、有座位,他卻總是走出來。在保良局總部進出的人,不論男女老幼,都獲門警盧俊文(Michael)熱切歡迎。早、中、夜更的忙碌工作,都沒能框住他的熱情;上班前後,Michael每星期好幾天都在總部擔任義工,協助照料幼童。看守總部是職責,守護孩子是他的初心。   不一樣的警衛工作 6年前打算開展半退休生活的Michael,在朋友介紹下成為保良局門警團隊一員。原以為當門警尚算輕鬆的他,入職後才發現這份工作不簡單。保良局總部除了辦公室,還有向公眾開放的歷史博物館、上下課時間甚為繁忙的幼稚園、安頓孩子的家舍和嬰兒組。既要應付出入車輛的安排,亦要留意學童安全;要小心核實進出人士身份,亦要歡迎公眾參觀博物館。 「阿女,返嚟喇?」面對每日以千計的人流,除了隨機應變,最穩紮穩打的方法就是認住常見的面孔。不論同事、老師、家長、小朋友,Michael總會逐一打招呼,情況許可更會寒暄一番。新同事入職,他亦會主動認識,「喺個腦入面登記佢個樣」。   總有享受的理由:「見到小朋友就開心」 令人訝異的除了Michael的記憶力,還有他敏銳的觀察力。哪些小朋友喜歡在水池看蝌蚪,哪幾個孩子升上小學後變得牙尖嘴利,他都一清二楚。大概因為察覺到Michael的細心和愛心,在保良局工作約兩年後,社工便介紹他成為義工。享受與小朋友相處的Michael當然一口答應。   起初Michael只是在活動前後佈置還原場地,後來便正式登記成為嬰兒組義工,協助照顧家庭有困難的幼童。為手抱嬰兒餵奶、與蹣跚學步的幼童玩耍、節日帶孩子外出遊玩,無論所照顧的小朋友是哪個年齡、哪種個性,Michael都甘之如飴。「返完日更,4點鐘就啱啱好去餵飯仔!」工作9小時後,一想起與小朋友見面,Michael就不覺疲累。   嬰兒組的孩子由初生至3歲不等,因家庭困難經社會福利署轉介送到保良局。當家庭環境好轉,小朋友便可以回家,與原生家庭重聚。相處了一段時間,突然不再見到某個孩子,Michael也曾感到失落:「每個小朋友情況都唔同,到佢哋可以返屋企嘅時候,真係會戥佢哋開心,但係又難捨難離。」   人來人往,每一段都是緣份 6年間,Michael見證了不少家舍孩子長大成人;已離開家舍的,卻總有回來的人,有的當義工,有的成為社工。看見孩子回饋照顧他們的機構,Michael份外欣慰。相信相識就是緣份的他,在崗亭內外留意着來往的每個人,目光不止於責任,更在對每個人的關心。
我的咫尺善行: 修補破口

我的咫尺善行: 修補破口

    「見她校服外套破了一個大洞,我為她好好修補,想不到,之後她態度開始轉化了。」保良局新生家「大何姑娘」 (暱稱)分享她做的一件咫尺善行。 新生家,是全港唯一憲報刊載及由非政府機構營辦的兒童「收容所」,提供緊急兒童住宿服務。 大何姑娘在保良局工作達20年,大部份時間也在新生家渡過。粗略估計,這20年來,她在新生家迎接及照顧過接近800個0-18歲兒童/青少年,每一個,也因著緊急突發的家庭事故,或許帶著驚慌傷痕而來。 「我們為每名新入住的小朋友安排 『#黃金兩小時』,小朋友入住時,我們會把握頭兩小時,由特定同事陪伴,以減低小朋友在陌生地方的憂慮及不安,我們會預備welcome drink(紙包飲品),以及一些小食及玩具,而最重要,我們會充滿愛心地接待,希望小朋友盡快適應。」 不難想像,小朋友因突發事故而入住,心裡難免盛載著徬徨、恐懼甚至傷痛,這些傷口,會影響他們去接受同事們的關顧,不少時候會有態度差、抗拒的表現。對此,大何姑娘有特別的方法及心態去應對。 「只要有憐憫、包容、耐性,就算是作一件小事,小朋友也會真切感受到的。他們適應能力很強,我反而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很多。」 多年前大何姑娘曾照顧一個中學女生,初時她對同事們的態度很惡劣,亦有較多行為問題,例如不守規則、故意上學遲到、故意不理睬同事等。有一次大何姑娘見到她校服外套爛了,竟成為打開破口的機會。「我為她修補了衫上的破口,之後想不到她態度大大轉變了,開始可以打開話題傾偈,很記得有一晚,與她分享時,開始分享到家事,大家也傾至大哭起來。之後大家關係也改變了,雖然仍要時間慢慢建立,但我也有很大的成功感啊!」 對孩子顯示關懷,即使是一件看似細微的事,但往往觸動孩子渴望已久的愛心。一次剪甲、一次梳頭、拍一下膊頭,也可以讓孩子重新感受到被愛,從而慢慢修補他們身上承受不了的傷痕。為讓孩子得到更多關愛,新生家設有「親親孩子計劃」,讓同事配對不同孩子,作更深入的關顧;新生家亦推行「讀書樂計劃」,聘請老師按兒童學習能力及進度,分小組去教學,讓突發入局的兒童在難以即時回到原校的期間,持續得到學習的機會。 兒童待在新生家的時間或許不會很長,但同事們的照顧卻對他們影響深遠,成為他們在低谷時的救生圈。這份很短時間卻很接近的關係,相信亦會讓同事們留下很深的感受。「我當他們是自己家人架喇,曾經有一個小朋友,因十分特殊情況,住在新生家較長時間,看著她長大,好像自己湊大個女一樣,她離開新生家時我也有失落感。」有失落,同時仍然有盼望。「小孩子們在情緒及行為上,是可以有轉變的,見到每一個來的小孩,慢慢喊少了,笑多了,我也感到很開心。」 新生家5歲小朋送給大何姑娘的畫像,她十分喜歡。提到有什麼勉勵一眾新生家的小孩,大何姑娘輕輕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不要與別人比較,只跟從前的自己比較, 才能令自己進步。」
聖誕溫情餐 家舍廚師煮出愛的味道

聖誕溫情餐 家舍廚師煮出愛的味道

當人人在慶祝聖誕佳節時,誰又會想起那留守於廚房,默默為大家預備聖誕大餐的幕後大廚?保良局家舍助理廚師植東雲(雲姐)任職32年,每日為總局家舍超過300名的兒童及青少年預備飯菜。10年前起,家舍開始舉辦聖誕聯歡晚會,她便一直負責預備派對上的食物。咖哩魚蛋、啫喱糖、紅豆糕、炸雞翼等,全都是雲姐的拿手菜式。她與其他家舍廚師一同默默地為小朋友預備食物,讓他們在晚會愉快享用。   要準備豐富的聖誕大餐,一點也不容易,早於晚會前一天,雲姐便已開始準備工作。入廚經驗豐富的雲姐,炸雞翼時更只需要目測,便可知雞翼生熟程度。色彩繽紛的啫喱糖,更是家舍孩童的至愛,每次見到五彩繽紛的啫喱糖上桌,便已興奮大叫,傳來一陣陣的「嘩嘩聲」。   晚會當日,雲姐需事先預備好食物才有空到場觀賞小朋友表演,感受聖誕氣氛。但表演一完,她又要馬上走回大廚房,將已準備好的食物端出來供大家享用。   雲姐笑言每次看到孩子吃光所有食物,跟她嚷着「阿姐呢個好食,我要多啲」,以及他們天真爛漫的笑容,是她工作的動力。   雲姐本來已於去年退休,但很快又再度「回巢」,出任助理廚師,她表示「我不捨得家舍的小朋友,30年來一直見證他們成長,我覺得好開心,所以想一直繼續在此工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