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家長園地

我要捐款!

1

2025年4月

培養幼兒品格由日常生活開始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其品格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透過以身作則、故事分享、遊戲學習,以及適時鼓勵和肯定,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培養幼兒的良好品格。​

 

1. 以身作則: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

幼兒天生具有模仿能力,他們常常觀察及模仿家長的行為。​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展示良好品格,為幼兒樹立榜樣。​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遵守對幼兒的承諾,說到做到,讓幼兒明白誠信的重要性,這樣幼兒也會學習模仿,從而培養守信、誠實等的良好品格。​

 

2. 透過故事傳遞品格價值

故事分享是傳遞價值觀的有效方式之一。​透過生動的故事,幼兒能夠理解較複雜的品格概念,有利於幼兒學習及模仿應用在生活事件當中。家長可以選擇合適的故事,故事內容與誠實、勇氣、善良等主題相關,與幼兒一起閱讀,並在閱讀後與幼兒討論故事中的角色和其行為表現,從中了解及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及生活中相似的經驗,一起討論當中道理,有助加強他們對品格的理解。​

 

3. 透過遊戲培養品格

透過不同遊戲,在愉快的氛圍中家長可以引導幼兒學習及內化良好的品格。例如,家長可與幼兒一起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透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醫生、老師等,讓幼兒體驗不同角色的責任和價值觀,從中學習關懷、同理心和責任感等。家長也可與幼兒一起進行合作遊戲,例如拼圖或團隊運動等,讓幼兒體驗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團隊精神。

4. 以鼓勵和肯定方式建立良好品格

積極鼓勵和肯定能有效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促使他們持續展現良好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多發掘幼兒的良好行為及背後的好品格,並透過說話及行動直接告訴幼兒,讓幼兒確切知道自身已擁有的特質及良好品格。例如,當家長觀察到幼兒主動幫助別人、投入參與活動、或完成家中小任務時,家長可以具體告訴幼兒:「看到你很友善,願意幫助別人」、「你表現十分認真投入,能堅持完成拼圖」、「你很有責任感,能做好自己的任務」等。

 

幼兒品格的培養是需要家長悉心引導,​透過以身作則、故事分享、遊戲學習,以及適時的鼓勵和肯定,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培育幼兒的良好品格,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及生活態度。

 

2025年6月

恩威並施的管教藝術:平衡愛與規範

在管教幼兒的過程中充滿不同的挑戰,「恩威並施」的管教方式意味在教養幼兒的時候需同時包含愛與規範,即給予溫暖的愛和設定明確的界限。這種管教方式講求在關愛和規範之間取得平衡,以建立正面的親子互動環境,同時亦能培養幼兒的自律。

 

恩:給予溫暖的關愛

「愛」是家長與幼兒之間的重要連結。透過溫暖的愛和關懷,可以讓幼兒建立對家長的信任和安全感,使他們知道在不同情況下都會有家人的支持。當中,家長與幼兒的情感連結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家長的同理心聆聽、擁抱和牽手等身體語言,以及專注的親子陪伴時間,能讓幼兒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家長可以在親子互動中,嘗試多聆聽和理解幼兒的心聲,並給予他們認同和鼓勵。當幼兒表現出良好行為時,給予即時和具體的讚賞,以表達對他們努力的認同,有助他們建立自我價值和能力感。相反,當幼兒遇到挫折時,家長應設身處地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給予他們情感上的支持,例如:「我理解你現在很失望」、「我知道你很生氣」等的表達,能讓幼兒感到被看見、被理解,並使他們知道爸媽願意接納他們的情緒,並與他們一起面對困難。

 

威:界限與規範的執行

各個家長對幼兒都抱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設立規範的重要性在於價值觀的傳遞,如尊重、負責和安全意識,釐定明確和一致的家庭規範能讓幼兒清晰分辨是良好行為和不恰當行為。

 

家庭成員之間需要就規範和界限的設定進行溝通與協調,並在達成共識後堅定執行。即使在不同情況下,規範的核心亦應保持一致。當幼兒不遵守規則時,則會有合理後果的出現,本意不是為了懲罰幼兒,而是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因此不遵守規則的後果應是合理而且與行為相關的。例如,故意打翻牛奶的後果是需要協助清理;拖延完成功課的後果是隨之縮短玩樂時間。家長適時讓幼兒體驗(安全範圍內的)自然後果,相比外加的懲罰更為有效果。

 

執行規範時,家長應保持冷靜且堅定的態度。情緒化的責備不僅效果短暫,還會為幼兒樹立了負面榜樣。相反,平靜而堅定的態度傳遞了規範的嚴肅性,也為幼兒樹立情緒管理的榜樣。舉例而言,面對幼兒過了指定時間仍不願睡覺的情況,可以向幼兒表達:「我明白你想繼續玩,但現在是睡覺時間了,所以你需要上床睡覺」。這樣的表達方式除了能向幼兒表示理解他的感受,且能堅持已訂定的界限。

 

恩威平衡的藝術

每個幼兒都有獨特的個性和需求,根據幼兒的氣質、年齡和具體情境,因材施教地調整管教方式才找到最適合自己幼兒的恩威比例。例如,對於較為敏感、內向的幼兒,適合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勵;對於外向、固執的幼兒,適合給予更清晰的規範。

 

家長可按幼兒性格特質來預測可能引發問題的情境,以提早做好準備。例如,知道幼兒餓了會容易脾氣暴躁,家長可為幼兒帶備小食出門;知道幼兒容易感到疲憊,家長可提先規劃休息時間或縮短行程。

 

培養幼兒的內在動機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恩威平衡最終的目標,讓幼兒從外加的規範過渡到內在的價值觀,從家長監督過渡到自我監督。幼兒會透過觀察和模仿家長的行為來學習,家長樹立具責任感和自律的榜樣,除了能讓幼兒仿效理想行為,還有助他們傳承相關的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亦可以向幼兒解釋規則背後的原因,讓幼兒積極的溝通和參與制定某些家庭規則,並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管教藝術讓我們在關愛中設立界限,在規範中給予支持,專注於幼兒的優點和努力,而不僅僅著重當中的錯誤。恩威並重的目標不在培養「完美乖巧」的幼兒,而是幫助他們成為情緒健康和具備自律能力的獨立個體。透過恩威平衡,讓我們建立一個更溫暖和堅固的成長環境予幼兒,創造更美好的親子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