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家長園地

我要捐款!

1

《家長的回應和管教心態有助培養幼兒自信心》

 

自信心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石,對於幼兒的學習、社交和心理健康都有深遠的影響。作為家長,培養幼兒的自信心需要耐心,不但需要運用合適回應幼兒的方式,更重要是檢視和調整管教幼兒的心態,以接納和陪伴成長的態度與幼兒一同面對困難和挑戰。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個老師,幼兒會從我們身上學習各種的知識,家長的回應方式會一步一步為幼兒建立自我形象及自信心。當家長用心教導幼兒,但幼兒仍然不懂或是犯錯的時候。此時此刻,家長難免感到氣餒、失望或生氣。然而,你會給予幼兒怎樣的回饋?你會立即幫幼兒處理妥協,還是會責罵幼兒呢?

 

父母的角色不但是撫養幼兒,更是幫助幼兒成長。若家長為幼兒處理所有事,這會剝削幼兒學習機會,令他們變得依賴,亦影響幼兒的自信心和責任感。相反,若家長過分嚴苛,要求幼兒做得更好,甚至時常責備幼兒,這會降低幼兒的自尊心和妨礙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信心。家長不同的行為和反應背後反映什麼情緒和需要,正是值得家長反思的一環。這或許反映着家長內心的不安和焦慮,擔心未有給予幼兒「最好」的照顧,因而隨時給予幼兒幫助;或是對幼兒有「較高」的期望,焦慮幼兒的成長和學習不及他人,故此會要求幼兒一直改善和進步,力求完美。

 

家長們宜多留意自己內在的情緒感受,在管教路上難免會感到生氣、擔心、不安,值得家長細味和覺察自己內心的需要,憤怒和擔心的背後,你所重視的是什麼? 我們需要安定內心的焦慮情緒,避免過分介入、控制或挑剔幼兒的行為。家長可以先平靜自己,保持寬容的心,站在幼兒身旁和微笑,觀察着幼兒的能力、行為及需要。當家長留意到幼兒需要鼓勵,和幼兒確實需要大人的幫助,家長可適時地介入,與幼兒一同面對挑戰,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幼兒對自身的觀感和看法會影響他們的行為。當家長觀察到幼兒做出良好行為時,請記得以說話和行動具體地告訴幼兒你看到這個良好行為。

「我看到你不需我的提點,自己記得收拾玩具,媽媽欣賞你。」、「我看到你很努力和用心地寫字。」

 

鼓勵幼兒的目的是讓幼兒不斷嘗試、練習,以提升其能力。家長可把專注力放在幼兒所付出的努力上,而非成敗得失,讓幼兒明白願意付出努力就能實現目標。家長要學習欣賞幼兒的進步,而非不停改善和糾正他們的行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