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輕輕鬆鬆長知識

我要捐款!

1

講座題目

行為管理-好行為計劃

內容

好孩子/乖寶寶計劃

✓  增強孩子實踐良好行為的動機

✓  認同孩子付出的努力,鞏固良好行為

 

1. 訂立目標

✩目標要精而簡

做得到,做得好→要求可逐步提升

✩每次達標給予標記

 2. 計劃升級

遞增難度、減少獎勵次數、提升獎勵級別

第一級別: 每天、小獎勵

第二級別: 連續兩至三天、中等獎勵、要求提升

3. 計劃簡介

即日講解計劃目的、目標、及獎勵

張貼記錄表

4. 檢視進度

每天盡快檢視進度

5. 結束計劃

​​​​​​​✩如行為已成習慣,可以結束計劃

鼓勵另一個行為

 

行為獎勵表

  • 先預備一個行為獎勵表,並向兒童解釋行為獎勵表的功用
  • 與兒童商討「目標行為」和「獎勵」的內容,如何才能得到獎勵,並填寫在獎勵表上
  • 每當兒童做到目標行為,就在獎勵表上蓋印或貼上星星,並且稱讚他。
  • 當蓋印或星星累積到指定數目之後,就給予獎勵。

填寫目標行為時,要簡單、明確及具體,並用正面的字眼

開始運用行為獎勵表時,目標不要訂得太高,要讓兒童容易得到獎勵

兒童出現不恰當的行為時,不要用刪除行為獎勵表的蓋印來懲罰他,這樣會令他對行為獎勵表失去信心

 

注意事項:

  • 每個記錄表只記錄一個良好行為
  • 每個時段最好只用一個記錄表
  • 在特定時段,每天都有特定的一格,做不到要漏空
  • 只在將要升級時才讓孩子知道下一級別的目標和獎勵內容 
  • 時刻檢視成效,需要時調節目標或變更獎勵
  • 如孩子沒有達標,父母要堅持原則

 

常見問題:

  • 意外獎賞了問題行為     
  • 忽視了好行為
  • 倒轉了行為和獎勵的次序,應先行為,後獎勵
  • 回應 / 後果與行為發生的時間相隔太久
  • 給予非鼓勵性的獎勵,要因應孩子的喜好

資料來源: HOPE 20 教兒樂家長培訓課程

love

love

 

1075865138180_9218.gif1075865138180_9218.gif

講座題目

正向管教-正面說話的魔法

內容

基本行為法則:效果律(Law of Effect)

love

讚賞」對孩子的好處

  • 強化良好行為
  • 減少問題行為
  • 讓孩子知悉合宜行為
  • 提昇自信心與自尊感

如何讚賞孩子?

  • 快: 即時讚賞
  • 真: 讚得真誠
  • 準: 精準描述

無形讚賞

1. 口頭讚美

    * 一般性稱讚

    * 描述性稱讚

  • 多用描述性稱讚,讓兒童明白因為做了什麼行為而得到讚賞
  • 避免帶貶意的稱讚
  • 只有當兒童做了不恰當的行為,也稱讚他,那才會被「讚壞」
  • 兒童表現好時,應該給予讚賞。即使兒童未能成功做到,亦要稱讚和鼓勵他的嘗試和努力。

2. 目光注視 / 動作鼓勵:微笑、擁抱、眼神、觸摸、鼓掌、拍肩、手勢

3. 安排有趣親子活動

4. 特別活動

5. 幫忙做家務

 

love

love

 

注意事項:

- 給予獎賞時,要讓兒童明白因為做了什麼而得到獎勵

- 依孩子的喜好作獎勵日

- 只在孩子做到好行為時才給予

-「無形獎勵」對維持兒童良好行為較有效

- 給予「有形獎勵」時同時給予口頭讚賞,讓他們明白那些行為做得好。

- 適量地給予獎勵

- 撰擇健康的食物及飲料

- 當那些好行為變成習慣之後,可逐漸減少給予獎賞的次數 (但仍可用口頭讚美鼓勵兒童)。

 

資料來源: HOPE 20 教兒樂家長培訓課程

 

1075865138180_9218.gif1075865138180_9218.gif

講座題目

正向管教-行為管理的原則

內容

  • 「正向管教」是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的方式,在溫和而堅定的教導下,幫助孩子培養自律能力。
  • 孩子感受到尊重及有尊嚴的狀況下,自願遵守規則,產生自律的行為。
  • 當孩子在自律自控的情況下體驗自我能力,因而建立自我價值。

行為問題的原因

love

家長管教陷阱

love

 

使用精簡指示的原則

目的:讓孩子清楚知道指示內容

1) 指令用詞簡潔、具體和正面

2) 避免「問題式」的指示

  • 父母對孩子作出「請求式」或「問題式」的指示,會誤導孩子,令他們以為有選擇的空間,可以拒絕依從。
  • 避免:如「好唔好?」 /「可唔可以…」

3) 有限選擇的指令

  • 適當地給予孩子有限的選擇,有助他們依從父母的指示。
  • 父母切忌向子女提供無規限的選擇,以免孩子的決定跟自己的意願不相符,最終引起不必要的爭執。

精簡指示運用方法:

love

「適切後果」

1) 自食其果

✓ 目的: 讓孩子自己承受因不當行為而引致的自然後果

2) 終止活動

✓ 目的:停止孩子於活動過程中出現的不當行為

3) 撤去享受

✓ 目的: 撤去孩子看重的物件或活動,讓孩子承擔不當行為的責任  (該「後果」是孩子能夠承受,並且合理的)

4) 故意忽視

✓ 目的 :透過忽視孩子為引起父母注意的不當行為,讓孩子無法得到回應,漸漸感到沒趣,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從而減少不當行為

✓ 好處 :避免無意間奬勵及強化孩子的不當行為; 避免問題惡化及憤怒時對孩子作出不適當的處理

推行策略:

1)停止對話和注視 ; 2)邊作忽視邊觀察; 3)良好行為常讚賞 4) 情況升溫要制止

當出現破壞性行為時:

  父母宜終止「故意忽視」

  冷靜地作出適當的介入   例如:移走孩子、危險物品

  注意不要給孩子回應   例如:責罵或勸喻

✓  按情況繼續處理行為

 

資料來源: HOPE 20 教兒樂家長培訓課程

 

1075865138180_9218.gif1075865138180_9218.gif

講座題目

親子鬆一鬆

內容

血清素也會被稱為快樂素,由色胺酸轉化而成,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可對大腦傳遞各種訊息。血清素主要掌握情緒和睡眠等機制,對學習、記憶、體溫調節及飢餓感也很有關係。當腦內血清素足夠時,人的情緒較穩定且更容易放鬆,甚至能產生幸福快樂的感覺。

 

love

圖片來源: Heho Health & Hope 網站

 

由於人體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製造血清素所需的必要胺基酸,讓大腦自行分泌血清素供人體運用,所以飲食及生活習慣也要多加留意:

 

1. 曬太陽: 研究表示,曬太陽與血清素水平高低,具有明顯的關係,故此多吸收陽光,有助於刺激體內的血清素分泌並改善情緒。

2. 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選擇有節奏性或鍛鍊呼吸的運動,以助血液循環

3. 多攝取富含色胺酸的食物。

4. 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6、碳水化合物、鐵質 的食物。

5. 盡量食用全穀類,減少加工品和精製品、 適量食用碳水化合物。

 

「開心食物」建議:

 

營養:茶胺酸

好處:幫助平復心情,放鬆情緒。

核桃
營養:礦物質鎂、維生素E
好處:鎂是神經安定劑,能穩定調節情緒。

營養:維生素B6
好處:輔助色胺酸轉換及製造快樂荷爾蒙血清素、改善大腦壓力、幫助放鬆心情。

麥麵

: 富的水化合物

: 有助加血清素。

南瓜

養:維他命B6,

: 血糖葡萄糖,使人精神奕奕,更有活力。

養:維生素B群、C

:有提神、減少焦慮的作用,能使心情放輕鬆

深海魚

營養:omega-3脂肪酸
 

好處:減少憂鬱,加血清素的分泌量。

: 葉酸

: 菜含量最多葉酸,有助生出快情緒

營養:色胺酸、鈣
好處:幫助放鬆肌肉、舒緩壓力,豐富的色胺酸能製造快樂荷爾蒙血清素,改善大腦壓力,減少焦的情緒

西

:富維他命C

: 加抵抗力兼減維他命C可製造令人生出快情緒的多巴胺

 

 

 

 

 

 


 

 

 

 

 

 

 

 

 

1075865138180_9218.gif

1075865138180_9218.gif

 

 

座題目

正向管教家長講座-親子關係建立的方法

內容

正向管教

  • 「正向管教」是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的方式,在溫和而堅定的教導下,幫助孩子培養自律能力。
  • 孩子感受到尊重及有尊嚴的狀況下,自願遵守規則,產生自律的行為。
  • 孩子在自律自控的情況下體驗自我能力,因而建立自我價值。

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正面影響

  • 找到可靠的依附

lovelove

 

  • 努力學習和嘗試

lovelove

 

  • 發展良好的社交

 love 

 

親子關係的建立

love

 

玩樂建議 (2-3歲)

  • 每天最少有三小時不同的體能活動
  • 每天都與孩子一起看圖書
  • 選擇彩色圖畫書或故事書,吸引注意
  • 從日常生活入手,教孩子分辨大小、顏色及數目
  • 鼓勵孩子並與他一起用家居物品玩扮演遊戲

玩具種類

  • 玩具屋、煮食類玩具、玩具車及車房等
  • 啟發創意的玩具,如積木、泥膠等
  • 塗色物料: 顏色筆和圖畫簿
  • 彩色的圖畫或繪本
  • 簡單的拼圖或配對玩具
  • 玩具樂器,如玩具鋼琴、玩具鼓等

  love     

 

love

享受: 與孩子溝通時表現出興奮、開心及投入

描述: 形容你的孩子正在做的事

模仿: 模仿孩子適切的行為、表情或神態

反映: 重覆或覆述孩子適當的說話

 

拉近親子距離的親子互動方法

1.  一起完成任務

2.  在陪伴的時間裡,專注陪伴

3.  親子互動愛的表現:擁抱

4.  放慢腳步,時刻站在孩子的角度

5.  創造屬於親子間的美好記憶

6.  建立正向的情緒模範:歡迎情感表達

7. 親子閱讀時光

8.  與孩子一起遊戲互動

9. 時常無壓力對話:睡前聊天

10. 偏差行為不減父母的愛:包容接納

 

1075865138180_9218.gif1075865138180_9218.gif

 

講座題目

身體最寶貴 親子多感官遊戲日

內容

研究指出,0-3歲幼兒大腦發展,已經達到成人百分之60;到了3-6歲,大腦的發展便達成人百分之80;而到12歲時,便達到百分之100;故此,在幼兒階段,要多給予刺激的環境,多接觸各類人和事物,以刺激腦部的發展。當中身體多感官的刺激與協調,便是很重要的發展部份:

love

love

圖片來源: 網站《育兒小百科》

當中三大主要感覺系統:

1.觸覺

由皮膚組成的接收器,遍蓋全身,是身體最重要,最基本及影響力最大的感官。

當感官健康建立時,可起保護反應,讓人學習避開危險及區辨反應,分辨大小、形狀及材質等,均有助增加情緒穩定,處理精細動作。

 

2.前庭覺

前庭覺接收器位於耳朵內,用作偵測頭部位置改變及維持身體衡與協調,是最早於母親子宮內已發展的器官,透過內耳傳達重力、平衡、空間及動作的協調訊息。此器官的運作亦與視覺息息相關,當發展不足時,走路會容易不穩及顯得笨手笨腳。前庭覺亦會讓我們感覺身體在環境中的空間關係,讓人在身體與情緒上有安全感,有助心理及情緒發展。

 

3.本體覺

由身體的關節、肌肉及骨骼組成,去接收訊息,是最慢成熟的一個器官;本體覺讓身體知道在空間中的位置;能維持良好姿勢及肌肉張力,知道如何運用肌肉及協調地控制動作。當發展不足,動作便會不協調或會以不停擺動方法去尋求刺激去確認自己的存在。

 

家長閒時可利用不同的物料進行遊戲體驗,刺激不同感官的協調運作,或安排戶外的體驗活動,當中,到公園遊玩,也是很好的選擇:

親子好去處

感官花園: 觀塘海濱路175號

「 感官花園  」有4個區域,「聽覺 」,「視覺 」,「觸覺 」和「嗅覺 」區,是週未好去處

 

家長如發現學童在發展上有任何疑問,可以與學校社工聯絡,或與地區健康院姑娘了解查詢,以及早轉介醫生了解及跟進。

 

1075865138180_9218.gif1075865138180_9218.gif

 

講座題目

「自由遊戲的好處」家長講座  

內容

1. 自我調節能力

幫助幼兒學習自我調節能力,自我調節能力與人的大腦前額葉有很大的關聯,它讓我們能暫時停下來思考,然後再採取行動。在自由遊戲內,幼兒需要遵守規則,包括 : 1. 愛護其他小朋友、2. 愛護物資、3. 聆聽老師指示、4.執拾

 

當有幼兒想搶他人的物資時,老師或其他幼兒會提醒「要愛護小朋友」,幼兒便會停下來,想-想,調節自己的行為。自由遊戲提供空間讓幼兒學習自我調節的能力。

 

2.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幫助孩子培養解決問題能力,自由遊戲時間強調與誰玩,如何玩。面對面前的物資,它可以決定用什麼物料去玩,首先他們要認識物料的特性。例如:想砌屋的時候,需要拿起厚身的紙皮作支撐,如果沒有厚身的紙皮,便會用兩塊紙皮取代,慢慢培養幼兒的解決問題能力。

 

3. 分享和解決衝突能力

自由遊戲提供機會讓孩子們分組玩,以便他們學會分享和解決衝突能力。自由遊戲內,有很多分享的機會,幼兒由起初自顧自地玩,不願與他人分享,透過老師或其他幼兒的提醒,會學習分享。同時,老師會訂立自由遊戲內的不同規則,其中一項規則是尊重/愛護其他小朋友,如果小朋友正在玩遊戲,而有小朋友想參與,要有禮貌地提出要求。如有衝突時,透過對談及商討代替用暴力解決。老師在自由遊戲完畢後的解說會欣賞幼兒的正面行為,幼兒慢慢學懂分享和解決衝突的重要性。

 

Refer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Play. 2011;3(4):443-463.

作者:卓王詠詩博士(Dr. Win Win @ Dr. PLAY)

love

love

 

講座花絮

 

 

 

1075865138180_9218.gif1075865138180_9218.gif

 

講座題目

「家長正面管教」家長講座  

目標

  • 協助子女學習,鞏固合適的行為,教導孩子安全和自律,獨立地規劃自己的生活,對本身行為負責。
  • 管教是包含約束和教導兩大元素,正面和關心的做法,良好的管教不是懲罰,而是指導

 

內容

     當孩子做一些頑皮行為,家長怎樣?

 

 

甚麼是好的管教?

A. 管教基礎

        父母的以正面身教作榜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B. 教步驟

        1. 父母須先控制自己的情緒

        2. 了解孩子行為問題的原因

        3. 讓孩子冷靜下來

        4. 再與他們討論正面的行為

 

C. 改進衝突時的溝通

       1. 冷靜態度和孩子說話

       2. 有效地使用肢體語言(:眼要望着孩子)

       3. 清楚明確指示(句子短而簡潔、態度認真

       4. 示範適當行為

 

D. 讓孩子由結果學到教訓(獎罰清晰,行為限制)

       不守規則 ➜ 負面後果 (禁止或剝奪某項權利)

       遵守規則 ➜ 正面回饋 (讚美、獎勵、擁抱)

 

父母行為舉止要一致說到做到

 

A. 孩子塑造簡單、安全的環境

       可設立特定遊戲區,讓幼兒學習有規律行為

 

B. 讓孩子自我增值
      1. 培養自理能力/衛生/安全知識 
      2. 培養孩子的自律,設定生活時間表
 
C. 增進親子關係的活動
     1. 家居親子運動/唱遊
     2. 親子廚藝(如:包餃子/湯圓)
     3. 手工
 
D. 建立良好溝通的方法
     1. 與孩子下棋
     2. 與孩子談心事
     3. 共同討論生活事情的安排

        

 

love

lovelovelove

 

 

 

正面管教要:

包含愛、包容、接納和體諒

 

家長情緒穩定(增加耐性)

 

正面、關心、堅持和一致

 

賞罰分明、良好親子關係

 

讓孩子由後果學到教訓

 

 

講座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