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Love @ Po Leung Kuk

Donate Now!

Sharing Love

(CHINESE ONLY)運動是……打開心窗的匙

(CHINESE ONLY)運動是……打開心窗的匙

Cathy 2 歲時,因家庭問題入住保良局家舍。性格內斂的她不太擅於與人溝通相處,朋友不多,說話不多,直至遇上了欖球,徹底打開了她的世界。欖球是種簡單的快樂Cathy 從小熱愛運動,自學了乒乓球、籃球等。偶然一次看見別人在球場上打欖球,便被這項運動吸引。   透過本局與香港欖球總會合辦的語文培訓計劃,Cathy 自2013 年起接受欖球訓練,並獲資助到海外參加欖球活動及文化交流,一步步成為青年欖球錦標賽的香港代表。回想當日看見別人在球場上作賽的畫面,她表示,「感覺欖球帶給運動員的快樂是很純粹、很簡單,也是我喜歡欖球的原因」。欖球帶我遊歷世界年僅18 歲的Cathy,已經代表香港到過多個國家參加欖球比賽,如去年8 月到老撾參與亞洲欖球總會20 歲以下亞洲七人欖球賽,她坦言︰「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有機會可以代表香港到世界各地作賽,這個夢想對以前那個小女孩來說,有點遙不可及,但現在我覺得我可以」。 運動是種共通語言 去年9 月,Cathy 獲選到訪日本觀摩2019 年世界盃欖球賽,學習頂尖運動員的技術,並與來自世界各地超過一百名年青運動員交流。雖然母語不同,但他們對欖球的熱愛卻打破了語言的限制,成為了他們之間的共通語言,讓她認識了來自泰國,甚至是約旦的朋友︰「以前的我不太自信,但欖球讓我變得健談,使我認識了更多的朋友,謝謝欖球擴闊了我對這世界的想像」。
信上的每一張面孔	是我們成長的推動力(Chinese Only)

信上的每一張面孔 是我們成長的推動力(Chinese Only)

自從兩年前搬家到天水圍後,祚榮和妹妹芷瑜已經很少到位於上水的保良局田家炳關愛家庭中心,但這天再次回到中心,祚榮和芷瑜仍準確記得每一位中心職員的名字。   回想起初時來到中心的回憶,祚榮媽媽仍記憶猶新,「我哋以前住上水,2018年工人姐姐辭職,我同老公返工工時好長,照顧唔到祚榮同芷瑜,經社署介紹,帶咗佢哋嚟中心接受『保寶天使』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初時係去保姆姨姨屋企由保姆照顧,但原來佢哋有好大情緒同行為問題,會打姨姨、搗亂、亂掟姨姨屋企嘅嘢。」   兩兄妹其後改為到中心由職員照顧,保良局田家炳關愛家庭中心副主任鍾穎欣姑娘表示,照顧他們極具挑戰,「哥哥好為食,見到其他小朋友有零食會好主動問人或者出手攞,比較衝動唔識同人相處;妹妹就痴人,好小事容易喊,唔識得表達。」   「唔該姑娘!」 眼前的祚榮和芷瑜十分有禮乖巧,完全想像不到他們3年前是媽媽和鍾姑娘口中所說的「熊孩子」。鍾姑娘表示,中心每一位同事按小朋友的性格特別為他們製定「成長」計劃,「我哋會耐心同祚榮、芷瑜解釋佢嘅行為有咩問題,亦都會為佢哋製定目標,完成咗先會有獎勵。我哋亦都試過連繫祚榮去訪問喺保良局V54大宅駐留嘅法國藝術家,幫佢建立自信,增廣見聞。」   媽媽亦非常感激中心同事的用心和耐性,「佢哋每日會花一個鐘頭解釋兩兄妹今日喺中心表現點,會教我返屋企點樣管教佢哋,又會安排活動畀我哋一家人一齊參與。」   祚榮一家去年搬遷天水圍,臨別的時候,兩兄妹相當不捨。喜歡畫畫的祚榮拿起畫筆,沒有畫他心愛的食物,反而畫上了中心每一位職員的樣子,媽媽看到後也十分感動,也和祚榮一樣畫上了每位職員的樣子,並親筆寫了感謝信。離開中心的那一天,芷瑜擁著鍾姑娘不放,約定搬家後也要再見面。直到現在,他們也在遵守這個約定,空閒時回中心探望各位職員。   保良局田家炳關愛家庭中心 『保寶天使』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 查詢電話︰3563 5161 網址︰http://childrenyouth.poleungkuk.org.hk/tc/page.aspx?pageid=382
張姑娘在線上,與低動機青年的溝通日常 (Chinese Only)

張姑娘在線上,與低動機青年的溝通日常 (Chinese Only)

(Chinese Only) 保良局田家炳關愛家庭中心的張詠琳姑娘(Winifred)在阿浩媽媽求助下認識了12歲的阿浩。因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及讀寫障礙的緣故,阿浩不懂得用合適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亦不太理解別人說話背後的意思,似乎與世界「斷了線」。Winifred與團隊耐心地與阿浩建立關係,阿浩更參加了中心「童夢同行」兒童及青少年生命導向計劃的模特兒培訓小組。起初阿浩難以表達自己對夢想的想法,亦未能明白導師的指示,Winifred與團隊循序漸進,慢慢鼓勵他由動作模仿開始,並將導師的句子分拆,給予清晰的指令逐步教他,從多次模擬綵排中讓他累積經驗。Winifred更透過電話通訊平台,邀請阿浩每天發一張自己擺姿勢的模特兒相給她,從而建立自信及掌握技巧,漸漸地阿浩開始增加了對事物的理解,自信心增加了,更能夠有勇氣踏上舞台扮演模兒。更令Winifred感動的是,阿浩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向,向她說了一句:「我想做模特兒!」   「阿浩與一般低動機青年一樣,他們需要的不是字典,為他們輸入各種意義;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耐心,時刻從他們角度出發,成為『生活字典』,為他們排解疑難,詮釋未來,重新為他們建立意義。低動機青年總讓人覺得反叛/難接觸/懶,但其實每個青少年背後總有一段讓人慨嘆的經歷,聽上來對成年人來說可能是一些雞毛蒜皮小事,但他們就是正等待別人去花時間及耐性聆聽及陪伴走出這局面。」Winifred分享青少年工作的信念。然而,時下青少年已不多活躍於社區中心,大多花時間在手機及網上,Winifred身處的北區亦不例外。因此,要向青少年翻開這本「生活字典」,花時間聆聽他們,Winifred在工作上就要靠使用手機各個通訊平台,線上線下與青少年同行,她更曾試過透過通訊平台勸導離家出走與家人失聯的青年回港與家人修復關係。「青少年服務的核心理念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著重與青少年關係建立、維持信任、陪伴同行。透過線上線下的互相配合,我們就可以緊貼青少年需要,更快捷有效地回應所需,介入提供適切服務,陪伴青少年成長。」   工作有下班時間,線上關心青少年卻似是無休止,但相信當Winifred與團隊在通訊平台見到阿浩愈見進步的自拍相片,以及見證一個又一個因著他們同行而成長的故事,再累也是值得。為保良局青少年團隊送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