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一顿简单的营养热餐  缓解长者的经济压力

一顿简单的营养热餐 缓解长者的经济压力

76岁的谢婆婆自丈夫十多年前去世后,一直与50多岁女儿相依为命。谢婆婆长期受到眼疾影响,左眼近乎失明,而且右耳失聪,左耳听力亦渐渐退化,生活上早已面对许多困难。然而,谢婆婆的女儿三年前更不幸患上急性中风,导致右边上肢无力,穿衣、洗澡等基本生活自理等都需要谢女士协助。由於女儿突然患上恶疾,无法工作,家中经济顿时失去依靠,每月只能靠高龄津贴及微薄的积蓄来应付生活开支。   照顾中风病患者是漫漫长路,谢婆婆每天都付出时间、体力、精神,身心承受著莫大压力。为了让女儿尽快康复,谢婆婆坚持每天都会到家附近的街市购买新鲜食材,但她坦言感到心力交瘁。毕竟谢婆婆年纪大行动不便,又担心前往人多聚集的地方会增加染疫风险,心情难免感到焦虑不安。加上受到疫情影响,日常生活又需要额外添置防疫物资,如口罩、消毒酒精、清洁用品等,令经济拮据的谢婆婆百上加斤。   保良局刘陈小宝长者中心社工得知谢婆婆的情况后,立即为其申请「关爱无限・共跨逆境」扶弱计划,两母女可享用免费的营养热餐,顿时为二人解决燃眉之急。除了减轻谢婆婆的经济负担外,还因省却外出购买食材及煮食时间,换来片刻休息时间之余,亦可有更多时间陪伴女儿一起走过康复之路。   捐款支持    
为自己而跑

为自己而跑

保良局马锦明中学自2017-2018 年度开始推行Poma Run 计划,鼓励师生每周四放学后一起街跑,藉运动推广「正向教育」。学生庄骐骏(阿骏)自小性格文静,一直对运动缺乏兴趣,升中后参加了Poma Run 计划,才让他真正「动」起来:「当时全级同学及相识的朋友都参加,所以就跟大家一起玩。」就这样踏出第一步。   为挑战而跑 「街跑」听起来轻松,其实要求不低:路程从学校篮球场跑出大街,最少要完成一至两公里,对没有运动习惯的阿骏来说,实在有点吃力:「记得有一次太阳很晒,那时步速还未稳定,又热又累,眼见其他同学已经跑远,当时有点绝望,几乎要放弃了。」幸好他做了另一个决定,「但我仍然渴望下次可以跑得更远,所以必须完成这一次锻炼,最后我没放弃,一直跑到终点。」那一次坚持,成为了阿骏成长的起点。   在教练的指导和老师的鼓励下,加上恒常的锻炼,阿骏从只能跑完一圈,到现在已可完成全程三圈,即大约三公里。一年后,他更获得全年个人参与奖第二名,「以前我对做运动没信心,自从取得银牌后,我认为我可以做到!」真正收获的,远远超过一面奖牌—— 如今阿骏更加入了柔力球表演队,连带读书的心态也更积极,难怪他不忘初衷,「之后我会继续参加 PomaRun,想获得更多奖牌和增强运动能力。」那就继续跑下去吧!
专业、关爱 超越工作间

专业、关爱 超越工作间

作为父母,孩子不一定需要飞黄腾达、名成利就,其实子女只要能够平安健康长大,就是父母最大的安慰。黄太非常幸运,第一胎怀了双胞胎,夫妇二人满心期待迎接两个女儿。可是,黄太在怀孕31周时,血液指标异常,须立即剖腹生产。就这样,黄太在毫无心理准备下提早迎接两个新生命,打乱原定计划。 双胞胎虽顺利出生,但身体还未完全發展,须住进保温箱,细小的身驱插着喉管依赖呼吸机协助呼吸,而妹妹芊熙出生时只有1.4kg,医生指体重过轻患上發展迟缓的风险较高,「当时心情複杂,非常担心两个女儿的健康,亦担心他们不能像正常小孩般成长⋯⋯幸而,在同一病房有一位待产妈妈一直为我打气,明明她自己身体不适,但她见我的情况不太乐观,还不忘安慰我、鼓励我,又教我怎样照顾早产女儿、如何申请到儿童發展中心跟进女儿發展进度,多得她,徬徨无助的心都定下来,惜未有留下联络方式便道别了出院回家。」 黄太的丈夫需不时到外地工作,故她产后成为全职妈妈,承担着照顾两名早产婴儿的巨大压力,「一般初生婴儿大概在数月大时已可逐渐抬头、翻身、坐起来,但芊熙却迟迟不懂,对什麽都没有大反应,發展似乎落后于人,而且较少發声,又担心她以后不会说话或智力不足。」 庆幸芊熙10个月大时,经社会福利署转介,便开始到保良局慧妍雅集儿童發展中心接受言语治疗师及特殊幼儿工作员的训练。没料到,黄太竟然重遇同房的待产妈妈,原来她就是中心的高级特殊幼儿工作员–凌姑娘。「虽然凌姑娘并非专属负责芊熙的个案,但她与中心团队都很关心我们,每当我遇到育儿或照顾上的问题,他们都乐意详细解答,又常常鼓励我不要着急,安定我不安的心情。」 谈到缘份早在医院开始,凌姑娘笑说︰「我当初只是透过自己的专业知识鼓励身边的妈妈,没想到会在中心裡重遇黄太呢!」不少家长都担心子女的成长,尤其是早产儿父母特别紧张,担心会落后同龄孩子许多。任职13年特殊幼儿工作员的凌姑娘表示,其实每个小朋友都是独特的,發展程度都有快有慢,或许今天做不到,总有一天会学懂,故毋须与他人比较。作为特殊幼儿工作员就是要發掘小朋友的特质,而非放大其缺点。同样作为母亲的她,不时提醒家长首先了解子女的成长步伐,不要局限小朋友的可能性。如期望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大而强加压力于孩子身上,长远只会影响亲子关係。 「除了每星期在中心接受训练外,亦会按姑娘和治疗师的建议,跟芊熙在家玩游戏训练,逐步见证女儿的进步。」芊熙早期的發展的确比同龄孩子稍为落后,经过持续2年多的训练后,现时其發展已与同龄足月出生的小朋友相若。黄太笑谓,「能够看见女儿健康成长已很满足,当然最感激是凌姑娘和中心团队一直以来的陪伴。在我最迷茫时,他们的鼓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芊熙从抬头转身、学爬学坐,甚至开口叫「妈妈」或许比别人慢了点,但黄太一直努力照顾,陪伴女儿一起上课训练,见证着芊熙每个细微进步。每一件别人眼中的平常事,对于黄太来说,都得来不易。「只要两个女儿能够平安健康长大,我就已经心满意足。」
运动是……打开心窗的匙

运动是……打开心窗的匙

Cathy 2 岁时,因家庭问题入住保良局家舍。性格内敛的她不太擅於与人沟通相处,朋友不多,说话不多,直至遇上了榄球,彻底打开了她的世界。榄球是种简单的快乐Cathy 从小热爱运动,自学了乒乓球、篮球等。偶然一次看见别人在球场上打榄球,便被这项运动吸引。   透过本局与香港榄球总会合办的语文培训计划,Cathy 自2013 年起接受榄球训练,并获资助到海外参加榄球活动及文化交流,一步步成为青年榄球锦标赛的香港代表。回想当日看见别人在球场上作赛的画面,她表示,「感觉榄球带给运动员的快乐是很纯粹、很简单,也是我喜欢榄球的原因」。榄球带我游历世界年仅18 岁的Cathy,已经代表香港到过多个国家参加榄球比赛,如去年8 月到老挝参与亚洲榄球总会20 岁以下亚洲七人榄球赛,她坦言∶「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有机会可以代表香港到世界各地作赛,这个梦想对以前那个小女孩来说,有点遥不可及,但现在我觉得我可以」。 运动是种共通语言 去年9 月,Cathy 获选到访日本观摩2019 年世界杯榄球赛,学习顶尖运动员的技术,并与来自世界各地超过一百名年青运动员交流。虽然母语不同,但他们对榄球的热爱却打破了语言的限制,成为了他们之间的共通语言,让她认识了来自泰国,甚至是约旦的朋友∶「以前的我不太自信,但榄球让我变得健谈,使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谢谢榄球扩阔了我对这世界的想像」。
非常时期的成长小奇迹 点点信心

非常时期的成长小奇迹 点点信心

一年以来悦悦长高不少,踏起单车也驾轻就熟,近来更与家人一同踏车出游。今日看来,未必想像到她第一次成功踩著单车前行时,家人的惊讶,中心同事何其惊喜。 6岁小朋友学懂踩单车,听来平平无奇,但对患有发展迟缓、自闭症、大肌肉发展、力度、平衡都比同龄小朋友弱的悦悦而言,却是不折不扣的小奇迹;而教导悦悦踏单车的过程中要与她建立关系和沟通,也需要份外努力细心。尤其在她毕业在即,回归主流教育前夕,训练就来得特别宝贵重要。 恰巧疫情爆发,悦悦就读的曹金霖幼儿学习中心进入「新常态」:视像上课、教材功课送递、治疗器材出借、每日实时视像跟进学习进度并即时指导⋯⋯这段期间,曹金霖幼儿学习中心服务团队为学生及家人提供无缝支援,中心经理卢頴(Carrie)回想当时兵来将挡的随机应变,有赖各同事齐心:「不能亲身接触,但要维持小朋友的训练,令他们有所进步,我们成功做到『不可能的任务』」。   要成功做到「Mission Impossible」,职业治疗师周芷明(Fion)指第一要务是让小朋友建立自信,给予他们温暖、力量和信心:「我们会一起视像训练,让悦悦体会到自己有能力做到。」Carrie亦与Fion一起构思,如何在悦悦家中添置与中心设计相近的秋千,本身这正是悦悦最喜爱的训练环节。Fion透过视像指导悦悦参与往常最令她笑逐颜开、得心应手的训练项目,由熟悉的人与物开始,持续给予鼓励,就在大家屏幕相隔的日子里,悦悦从中就获得一点一滴的温暖鼓励,逐渐形成推动她每日进步的点点动力。   由中心课堂,到在家隔空训练,训练成果渐见进步;继而成功踏上单车,从走廊的短短路途,到骑车出行感受迎面而来的清风–环境愈困难,反而愈见证到悦悦的进步,Fion用心为她种下的「自信心」,也能成为她往后在主流幼稚园,迎接新挑战时的宝贵能力。   任何大小奇迹,在发生之前也是「不可能任务」;奇迹的发生,总也源於信心。「在悦悦的生命里,我们见到努力、坚持及希望。」Carrie与Fion希望,她能继续怀著这份信心,勇往直前,创造无数「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