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曲創作簡介
樂曲以古箏作主奏,以中國傳統五聲音階創作。氣氛恬靜抒情,描寫秋天風高氣爽,重陽節一家人登高掃墓的情景。希望幼兒能認識中國的節日—重陽節,了解當中習俗及中國祭拜祖先、追先念遠的美德,並認識中國音樂的其中一個特點—五聲音階。
樂曲相關小知識重陽節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起源是相傳於東漢時期,瘟疫肆虐,當時桓景與村民一起登上高山,成功躲避了這場瘟疫。後來,每年九月初九村民皆會登高以作紀念,這個活動逐漸發展成為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之一。時至今日,人們亦會祭拜祖先,賞花等。於重陽節時,常會與家人和朋友一同過渡,互相表達對健康和長壽的祝福。
-
音樂活動例子
教學物資
《重陽歌》音樂錄音
音樂遊戲—上山、下山登高去
1. 老師教授幼兒五聲音階,分別為上行的 1,2,3,5,6 (d,r,m,s,l) 及 6,5,3,2,1(l,s,m,r,d ) ,可以和幼兒一起練唱。
2. 老師把五聲音階加入動作,d:雙手觸腳踝、r:雙手觸膝蓋、m:雙手觸腰、s:雙手觸膊頭、雙手觸頭頂,與幼兒一起練習。
3. 老師播放《重陽歌》,讓幼兒欣賞以五聲音階創作的歌曲,感受其特色,並帶領幼兒隨音樂進入重陽節登高的情景。
4. 老師帶領幼兒上山(上行五聲音階)、下山(下行五聲音階),唱出上、下行五聲音 階,並做上述動作。
5. 幼兒熟習遊戲後,可提升難度。老師可以改變五個音的次序,帶領幼兒一邊唱 、一邊做動作。
6.老師再次播放《重陽歌》,讓幼兒以恬靜的五聲音階音樂作舒鬆。
-
樂曲賞析
樂曲速度為行板,4/4 拍子,全曲以五聲音階(1,2,3,5,6)創作。第一至第四小節為前奏,以古箏的刮奏,配以琵琶及揚琴的五聲音階,刻劃了秋風送爽的景象。第五小節開始進入以古箏作主奏的旋律,樂曲中展現了不少古箏的技巧,如第五小節及第十小節的揉弦、第八、九、十一、十四、十九、二十小節的滑音,第十二小節的刮奏,第二十二小節的搖指以及樂曲最後一小節的泛音,這些技巧圴使樂曲富有韻味。樂曲配器簡潔,只運用了少量的彈撥樂器(揚琴、琵琶、大阮)及敲擊樂器 (木魚、碰鈴)作伴奏,全曲音量的起伏不大,營造古樸恬靜的氣氛,樂曲最後的泛音,使樂曲更有意境。
樂曲所用樂器古箏、揚琴、琵琶、大阮、木魚、碰鈴
Copyright ©2023 優質教育基金及保良局專業教育書院持有,所有內容不得作任何商業用途,若作教學之用,使用時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