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 樂曲創作簡介

    樂曲以輕巧柔和的旋律塑造溫馨歡愉的氣氛、讓幼兒從音樂中感受元宵節中的圓滿的感覺,從而認識元宵節,了解節日習俗,並知道中國傳統對一家人平安團圓的追求。樂曲同樣以較輕柔的彈撥樂器主奏,希望幼兒可從此曲認識中國彈撥樂器。

    樂曲相關小知識

    元宵節亦稱為中國情人節,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天,人們會在這天圍在一起吃湯圓,因湯圓字音帶有「團圓」的意義,喻意一家人平安團圓。除了吃湯圓外,有些地區更會設有花燈會、賞花燈和猜燈謎的活動以作慶祝。彈撥樂器種類繁多,常見的有琵琶、揚琴、柳琴、中阮,聲音清脆悅耳,猶如水點,是中國音樂中的一大特色。

  • 音樂活動例子

    教學物資

    花燈 / 湯圓圖片卡或模型、《元宵歌》音樂錄音


    音樂遊戲—齊來找花燈/湯圓

    1.老師展示花燈 / 湯圓圖片卡或模型,解釋元宵節習俗。

    2.請幼兒圍圈坐好,手放在背後,選一位幼兒站在圓圈中心。

    3. 當播放《元宵歌》音樂時,圍圈幼兒把花燈/湯圓圖片卡或模型在背後一個傳一個。

    4. 當《元宵歌》音樂停止時,圍圈幼兒停止傳圖片卡或模型,圓圈中心的幼兒則要猜圖片卡或模型在哪位幼兒背後。

    5.遊戲過後,老師介紹《元宵歌》中主奏的彈撥樂器,如琵琶或揚琴,可以展示樂器或圖片,與幼兒分享彈撥樂器的聲音具顆粒性,像雨點的聲音。

    6.老師邀請幼兒再次聆聽《元宵歌》,引導幼兒找出樂曲前半段的旋律是由彈撥樂器主奏。

  • 樂曲賞析

    樂曲速度稍慢,舒展溫馨,拍子為 2/4 拍子。全曲可分為兩段,第一至第十七小節為第一段,第十八至尾為第二段。樂曲第一段以高音的彈撥樂器(琵琶、揚琴、柳琴)奏旋律,旋律優美動人,帶江南風格。琵琶在樂曲多處運用了滑音的技巧,如(第一、三、五、十三至十五小節),充分展現了中國音樂的特色。樂曲第十八小節至三十二小節旋律由拉弦樂(二胡、高胡、中胡)演奏,樂曲第三十三小節至三十七小節旋律由笛子演奏,樂曲最後三個音則回到彈撥樂器演奏。全曲運用了敲擊樂器(木魚及碰鈴)伴奏,碰鈴出現在第一、四、五、九、十六、三十八小節的第一拍,木魚則在第一至第八、十三、十四(小節)出現。樂曲力度變化較大,樂曲結尾音量最弱,並有漸慢,全曲很多漸強(cresc.)及漸弱(dim.)出現,使樂曲更有表現力。

    樂曲所用樂器

    笛子、琵琶、揚琴、柳琴、中阮、二胡、高胡、中胡、木魚、碰鈴

Copyright ©2023 優質教育基金及保良局專業教育書院持有,所有內容不得作任何商業用途,若作教學之用,使用時請註明出處。